-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幾乎延續了《大聖歸來》的軌跡,《哪吒之魔童降世》從邊緣走向中央、從點映變成爆款,緊接著就是“一路火花帶閃電”,各種“自來水”在網絡刷屏,近34萬人在豆瓣打出平均8.7的高分,且還有“二刷”“三刷”影院的趨勢。不俗的口碑與市場的反響,凝聚成大部分觀影者的共識——全面取代《大聖歸來》,創造國産動畫電影新高峰,就在這個夏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在於其挖掘中國傳統文化題材,打造了一個結合文化和收視的新IP。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動漫哪吒就是一個很好的探索。
《哪吒之魔童降世》破幕而出,成為現象級作品,卻沒有對文本母體《封神演義》這樣的傳統經典內核進行徹底地顛覆,而是在主旨和立意都予保留的情況下,運用現代視角延伸了劇情,從而完成了“説故事”的功課。中國神話故事的脈絡,是自帶有正邪不兩立的衝突性。這裡面有原罪説、也有天性説,但不管所持立場如何,最後都要安排一場“神仙打架”的終極劇情,才算有個交待。不過,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卻難找一個“非黑即白”的角色來怒懟。包括申公豹、龍王等反派,都有讓人恨不起來的理由,這不由得讓觀眾有溯源人性的追問。如此精彩的人物刻畫,很容易讓人自問:“我真的是在看一部動畫片嗎?”
值得肯定的是,在坊間對經典“解構”或“惡搞”成為一種屢試不爽之後,《哪吒之魔童降世》卻能打破慣性思維,在一頓非常規操作後,讓人信服地收割好評。這源於製作方另類詮釋了人性中的閃光點——魔丸應命的小哪吒卻有一顆做大英雄的心;“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聲張貼合了當下年輕人的奮鬥觀;與反派龍太子敖丙的惺惺相惜,證實了“非善即惡”二元論的背離……這些劇點的鋪陳,構成了一個較為複雜性格的哪吒本尊。他未必會在經典老本裏找到出處,但卻能讓現代觀眾感到親近。況且,小哪吒所説臺詞中都有切入當下的標本意義。因此,即便因“又醜又壞”被剝離了主角光環,但“我就是喜歡這樣的哪吒”,成為了大家的普遍心聲。
《哪吒之魔童降世》還將繼續火爆,它的創新之處,一如之前的《大聖歸來》一樣,必然會被後來人作為標桿來模倣、來突破。經典就是用來超越的,但擲地有聲背後,需要有很強的創作慾望和死磕精神來打底。更重要的是,國産動畫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的同頻共振,更為多方看重。文藝創作從來不簡單,如何將故事講好講透才是王道。《大聖歸來》如此,《哪吒之魔童降世》亦然。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的價值輸出,是區別於其他國度動畫的性格符號。把傳統文化寓于春風化雨之中,在守正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這是對中國文藝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未來,這樣的文藝作品也必然是我們“走出去”的重要一極。但凡優秀的動畫作品,都對此深以為然。(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