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文化自信彰顯國人底氣

特約評論員李軒

  中國高鐵事業發展至今,已孕育形成獨具特色的“高鐵文化”--産業報國、鍥而不捨、改革創新、擁抱世界。針對高鐵形象建設等議題,專家建議以“高鐵文化”為內涵推動文化品牌建設,擦亮“中國創造”金名片,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精神動力。
  

  改革開放特別是近10年來,幾代鐵路人瞄準世界一流水平不懈奮鬥,實現了高鐵建設歷史性進步。從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到時速350公里動車組,再到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復興號”,中國高速列車技術不斷發展,已成為彰顯我國科技實力的名片。相對於科技創新帶來的“硬技術”,高鐵文化和品牌建設的“軟實力”--高鐵文化自信,同樣需要齊頭並進。

  高鐵文化自信的底氣有濃厚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不同時期的鐵路優秀傳統文化。鐵路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與之相攜而行的鐵路文化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濃郁時代特徵和鮮明行業特色。而鐵路精神正是引領鐵路文化最重要的環節,在鐵路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廣大鐵路職工創造了體現不同時期要求、富有深厚底蘊的鐵路精神。“艱苦奮鬥、志在四方”的鐵道兵精神、“不折不撓,知難而上”的詹天佑精神、“報效祖國、忠於職守、艱苦奮鬥、永當先鋒”的“毛澤東號”精神、“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堅守實幹,創新爭先”的新成昆精神,以及全路涌現出的孫奇精神、大秦重載精神等等,這些都是不同時期鐵路人精神風貌的展示。中國鐵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培育和形成了與中華傳統文化相呼應的傳統美德,積累的思想知識和道德規範以及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和氣度,奠定了新時代高鐵文化自信的骨氣和底氣。

  高鐵文化自信的底氣有堅強的基石,這個基石就是生機勃勃的高鐵文化。經過幾代高鐵人孕育和拼搏,在傳承和弘揚鐵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改革開放特定歷史背景,融合新時代特色的“高鐵文化”呼之欲出,有“勇攀科技高峰、爭創世界一流”的拼搏精神,有“功成不必在我、不懼失敗、永不言棄”的奮鬥精神,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創新精神,有“擁抱世界,令高鐵成就閃耀全球”的大同精神,更有“精益求精、嚴謹敬業”的工匠精神、“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勞模精神等等。這些富有時代特徵、民族特色的寶貴精神財富,脫胎于鐵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又在新形勢下不斷進行著再生再長、凝聚昇華。正是這一個加一個的高鐵精神,賦予了高鐵從“追趕”到“超越”的發展動力和精神依靠,引領著一代又一代鐵路人為之努力和奮鬥。

  高鐵文化自信的底氣有實踐的支撐,這個支撐就是四通八達的高速鐵路網。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走向世界的中國高鐵,“版圖”越來越廣袤。以沿海、京滬等“八縱”通道和陸橋、沿江等“八橫”通道為主幹,城際鐵路為補充的“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可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2小時交通圈,四通八達的高鐵網,讓老百姓真正實現了“天涯若比鄰”。電子客票、刷臉進站、網絡點餐及5G網絡……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和人性化服務,正在日益滿足人民追求美好旅行的嚮往。站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約2.91萬公里的全球最大高鐵網,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我們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鐵路人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鐵路人都應該無比自信。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堅定高鐵文化自信,大力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去”,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力量支撐,為我們的強國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們必須重視的時代課題。(特約評論員 李軒)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