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垃圾分類要摒棄“嫌麻煩”心態

特約評論員胡輝

 

1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要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垃圾分類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一直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黨和國家推行垃圾分類,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垃圾分類做得越細,垃圾的回收率就越高,處置成本也就越低。必須承認的是,目前最大困境是如何改變居民的垃圾分類習慣。如,在處理垃圾時,仍有不少人習慣了一個袋子打包,一扔了事。為什麼這樣幹?主觀上對垃圾分類認識不到位,客觀上還是因為“嫌麻煩”的思想在作祟。

  因為“嫌麻煩”,所以混合垃圾仍會出現在分類垃圾桶裏,不僅造成可利用資源的浪費,也給垃圾終端處理帶來了困難和麻煩。一袋垃圾雖小,但若數以億計呢?“嫌麻煩”的人多了,就造成了事實上的垃圾分類大麻煩。污染將不計其數,給垃圾分類工人造成了極大的工作量。同時由於垃圾分類不能及時有效進行處理,也會帶來許多現實的問題。反之,若我們每個人能在垃圾分類上多花一點時間,多用一個袋子,必將形成垃圾分類的最強合力。

  在推動習慣養成上,也要摒棄“嫌麻煩”的管理思想。在垃圾分類推行之初,可能需要苦口婆心勸説,需要不斷強化宣傳、指導和監督,需要建立垃圾分類長效機制。比如,實施發電、漚肥、回收與粉碎利用,將垃圾“變廢為寶”;在垃圾分類激勵機制上創新,向參與垃圾乾濕分類的家庭發放“綠色賬戶”;小區有專門人員引導協助居民養成分類習慣……只有科學管理,有的放矢,才能敦促居民垃圾分類習慣更好養成。

  但是,也應看到,垃圾分類不能僅靠居民高度自律。對於那些怕自己麻煩卻不怕為社會添麻煩的個人和企業,還應有法律和執行力。事實上,世界上一些垃圾分類做得好的“模範國家”,都以嚴懲為托底。當下,各地對此也有相應處罰措施,如杭州就有罰款和拒收垃圾的懲罰措施。前不久,“杭州某著名火鍋連鎖品牌的某一店面因垃圾分類不當,可能面臨垃圾被拒運”的消息就狠狠地火了一把。這也提醒著我們,企業不能僅追求效率和利潤,還應守護環境,敬畏法律。

  垃圾分類是小事,小到每一個小我都是主角;垃圾分類又是大事,因為關乎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只要人人都能摒棄“嫌麻煩”心態,做好垃圾分類就不是麻煩事。從小我做起,從一家一戶做起,從多加一個垃圾桶垃圾袋做起,人人多一點“麻煩”,就能讓世界多無限美麗。(特約評論員 胡輝)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