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個節日,不只有粽香撲鼻和龍舟競渡,更有一種人格魅力被千古傳頌,有一種民族精神亙古流傳。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在汨羅江岸,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因不堪忍受國破家亡的慘象,抱著一塊石頭投入萬頃碧波,憤然與世長辭。他的縱身一躍,消逝的只是肉體,詮釋的文化和精神卻如一個個跳躍的音符,被千年傳唱。“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道出多少殉國之志。視死如歸的背後,那份濃重的家國情懷躍然紙上。
今天,我們紀念屈原,不只是緬懷一個文化符號。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緬懷中感受一種穿越時空永恒的精神力量。兩千多年時光荏苒,歷史長河滾滾向前,端午節一直承載著歷史記憶和精神內涵,讓家國情懷成為傳統節日最美的底色,根植于每一個人心中。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常寫常新的主題。”愛國是最大公約數,有著幾千年中華文化血脈的滋養。屈原、蘇武、辛棄疾、岳飛、魏源、鄧世昌、焦裕祿、孔繁森等等,歷史星空浩淼,但那些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人們,總能扣人心弦,為人們所深刻銘記。不管時代如何變化,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總不變;不管歲月如何更迭,家國情懷總能賦予時代前行的強大動能。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新時代的愛國青年和仁人志士們,又給予了家國情懷最美的時代注腳。戴著呼吸機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林俊德;為撲滅涼山火災而葬身火海的31名撲火人員;一聲“你退後,讓我來!”危難時刻衝鋒在前、信仰堅定、為民奉獻的掃雷英雄杜富國;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的老英雄張富清……他們身上閃爍著的何嘗不是流傳千年的精神,何嘗不是把小我融入大家的情懷?
不僅如此,端午節也是一扇體味“我和我的祖國”的最美窗口。1953年,屈原被聯合國定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2009年,端午節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節日;龍舟競賽已經在世界多國落地生根……回眸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體味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中華之崛起,我們不難體會,家國情懷永不過時,永遠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最強動能。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看似普通的端午節,卻蘊含著偉大的家國情懷。就讓我們以端午節為契機,追思愛國的民族先賢,傳承永恒的家國情懷,為國家前行匯聚起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創造更美好的明天,書寫更精彩的未來。(特約評論員胡輝)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