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碾壓”全國,該如何治理“高考移民”?

特約評論員胡小麥

1

  據報道,近日,深圳一所民辦學校——富源學校在該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中,對其他學校形成“碾壓”,理科全市前10名中就佔了6名。深圳市有關部門其後證實,富源學校進入此次“二模”前100名的學生中,有10余名從河北衡水第一中學轉入。目前深圳市已啟動專項調查,廣東省教育廳5月5日也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對外省轉入生轉學條件進行排查。

  又是“衡中”。此前已有媒體報道,河北衡水中學學生所到之地,因為其強悍的應試能力,往往會惹出不少爭議。媒體使用了“碾壓”一詞,絕非誇張。經由“衡中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全國很多地方開啟了其開挂的人生。

  儘管此事尚在調查中,但種種跡象表明,這樣的流動難言正常、正當、正義。有家長就表示,富源學校一般採取兩種操作手法,一是從河北挖尖子生入廣東戶籍,在深圳高考;再就是招廣東的孩子,學籍挂在富源,送去衡水上課,再回深圳高考。此前已有跡象表明,這並非虛言。2018年,富源學校9名考入北大清華的學生中,多名學生的名字也出現在河北多所學校的成績宣傳報道中。

  此外,富源學校近三年來的“異軍突起”,也恰恰與河北衡水中學合作辦學的時間點契合。2016年11月,富源學校與河北衡水中學“聯姻”,掛牌成立了“衡水中學深圳富源分校”,此後就開始一路狂奔。這樣的操作也讓社會各界産生了深深的戒懼。如果“衡中”的學生可以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當地孩子的升學空間必然會受到影響。

  根據廣東省高考招生的相關規定,非廣東戶籍的考生和家長必須具備“兩個合法”“三個三年”的條件,即具備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以及學籍、社保、居住證各滿三年。事實上,這樣的制度設定並不能完全封堵外地考生,這就涉及到學籍空挂的問題。一旦外地考生的曲線高考意願與當地學校的錦標主義合流,將樹立片面應試教育、唯分數論的不良導向,“兩個合法”“三個三年”無異於“牛欄關貓”,不可能卡住“高考移民”。更何況,同樣是利用制度的漏洞,把廣東當地的學生送到“衡中”學習三年,然後回原籍參加高考,他到底應該算是本地人還是移民?

  這些年來,隨著社會流動的普遍化,多地開放異地高考。本來,這是一件既惠民又掄才的德政工程,卻成為一部分人投機鑽營的絕佳機會。長此以往,不僅會破壞當地的高考生態,也容易製造新的教育不公。

  這就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本著對歷史、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嚴查通過非正常戶籍學籍遷移、戶籍學籍造假、出具虛假證明材料等行為,確保在本地參加高考的學生擁有真實的連續學籍。

  要之,既要為異地高考提供各種制度便利,也要堵住非正常“高考移民”的漏洞,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教育公平、機會公平。(特約評論員 胡小麥)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