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痛點,讓更多暖陽照進“孤貧兒童”心中

央視網評論員張筱宇

  有這樣一群孩子,面對家庭支離破碎、生活困苦,在稚嫩的年齡擔起成人的重擔,忍受四面八方的異樣眼光。他們中有些年幼失去雙親,處於無人撫養的困境;還有些比孤兒的處境更艱難,在困苦“夾縫中”求生存。

  10歲的小婕(化名)出生不到3個月時,媽媽便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訊,去年爸爸又因犯罪入獄,她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於爺爺身體不好,奶奶成了家裏的頂梁柱,在臨沂市莒南縣城的工廠食堂打工。本就內向自卑的小婕,因為沒見過媽媽,爸爸又犯罪入獄,還曾産生過自殺的念頭……

  “沒有媽的孩子像根草。”在沂蒙地區,像小婕這樣的孤貧兒童不止一個。這些孩子是社會上最弱小、最需要呵護和關愛的未成年人,也是亟需被救助的特殊群體。

1

  圖/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的小雲(化名)正在寫作業。她現在與奶奶一起生活,還有一個弟弟,爸爸“失蹤”後,媽媽在弟弟剛滿百天時,丟下他們離開了這個家。

  成長之痛,讓孤貧兒童面臨的問題遠比表面看上去複雜得多。一是容易成為“問題少年”。在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的關鍵時期,由於長期缺少來自家庭的溫暖,孤貧兒童極易出現性格偏激、內向,人際關係不和諧、自我認同感低等心理問題,導致判斷是非和情緒控制能力較差,極端者還可能被蠱惑跌入犯罪深淵。二是監護人陪伴缺失。孤貧兒童多數都生活在偏遠農村,散居農村的孤貧兒童又大多由老人或親屬監管,因年齡較大、忙於務農、經濟負擔重等問題,加之情感隔閡,造成對孩子的監護不力。三是部分未納入國家救助體系。近年來,隨著黨和政府的重視及關愛,困境兒童的狀況大為改善。國務院在2016年6月發佈的《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對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更加細化,對保障救助孤貧兒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部分標準意義以外的“孤兒”身處困境。由於未被納入救助體系,他們中的很多人處於法律保護和政府救助的邊緣地帶。

  要看到,完善孤貧兒童的救助體系仍是一個長期過程,並且,相對於生活的窘迫,缺乏精神關懷則是更為嚴重的問題。如何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找準“短板”及“突破口”,是破解困局、決定他們將來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沂蒙地區孤貧兒童的困境,越來越多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社會團體和新聞媒體的關注。去年4月份,在臨沂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臨沂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臨沂市慈善總會、臨沂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了手牽手圓夢行動臨沂市孤貧兒童志願者服務團。服務團旨在從心理援助、精神陪伴等方面關愛孤貧兒童。如今,已有6000多名志願者走遍沂蒙山區9000多個村莊,在全市摸排出5000余名孤貧兒童。

  扶助弱者現大愛,沂蒙精神暖沂蒙。在“不放棄一個孩子,不放棄一個家庭,幫一個成一個”的號召下,志願者服務團用“扶心、扶志、扶智、扶技”的幫扶模式,從物質到精神層面逐步提升,培養孤貧兒童的信心和自主能力。孤貧兒童志願者服務團自創建以來,已有5所學校免費接收來自各區縣的180名孤貧兒童就讀,為孩子們的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3000余名孤兒得到“一對一”幫扶。短短一年時間,團員們一對一精準幫扶,他們中,有做了10年志願者,早已跑遍鄉鎮村莊的“外鄉人”韋忠芬;有身患血液病,卻總想幫助他人的家庭主婦張新英;有用工作之餘走遍各縣鄉,讓300余名孤貧兒童得到一對一幫扶的張永良;還有頭髮早已花白,時刻惦記著給更多孩子醫療救助的退休醫生曹守菊……無數志願者走遍沂蒙山區結對幫扶,用腳步丈量愛的里程,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這群孩子撐起一個溫暖的“家”。值得注意的是,志願團中不乏來自各地的“老面孔”,他們多年來一直行走在奉獻愛心的路上,是鄰里鄉親們心中的大好人。過去有句話講,人心齊,泰山移。短短一年時間裏,點點愛心之火在這裡匯聚,在整個沂蒙大地蔓延。

  “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塊布,送去做軍裝;最後一個娃,送去上戰場。”這是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支援革命的真實寫照。在新時代“沂蒙精神”的感召下,我們清晰地看到,大愛在這裡延續。可以説,臨沂市孤貧兒童志願者服務團用樸實的行動去關心呵護這群孩子,在他們心中種下善與愛的種子;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政府部門不斷聯動、匯聚社會力量,讓更多孤貧兒童得到社會關愛,受到良好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

  幸福路上,一個孩子都不能掉隊。(央視網評論員 張筱宇)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