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齊漲價 破局還是死局?

央視網評論員李雪菲

1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終於,哈羅單車也漲價了。

  據悉,在北京地區,哈羅單車成為繼小藍單車、摩拜單車後第三家宣佈漲價的共享單車。目前三家的收費標準均為15分鐘1元。騎行一小時,哈羅單車將花費4元,其他兩家則為2.5元。

  有分析指出,三家共享單車企業之所以選在同一個時間段紛紛宣佈漲價,與資本撤離後企業迫切的盈利動機有關。隨著監管部門對共享單車市場的監管日趨嚴格,看不到希望的投資人不再追加資金。經歷過上一個階段燒錢大戰的共享單車企業,雖然目前市場競爭趨於穩定,但是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企業往往由於沒有長期穩定的盈利模式,不能帶來現金流。從整個互聯網行業發展來看,包括外賣、網約車在內都是先通過“低價圈地”培養市場,繼而在條件成熟後收割用戶流量、尋找盈利空間,對於共享單車行業當然也不會例外。趁著現在天氣漸暖,騎行出遊人數激增,此時的漲價應該説是共享單車企業無奈且必然的一種選擇。

  共享單車出現伊始,為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方便了人們在城市間短距離出行,也緩解了交通壓力。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曾是城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因綠色、環保、健康受到用戶和資本的追捧。

  但隨著共享單車行業的野蠻生長,衍生出種種問題:大街上,經常會有無人維護的廢舊單車;還有一些用戶將共享單車“改頭換面”,或是加裝私鎖據為己有;在一些人流量很大的地方,需要騎行卻找不到單車;在一些交通樞紐附近,共享單車橫七豎八停放其間,嚴重影響了交通,增加了安全隱患……

  如今,共享單車用戶熱情已從瘋狂趨於理性,頻頻出現問題的共享單車已經不能吸引這部分用戶。所以共享單車的漲價不啻為破局行業運營困境的一種措施。但共享單車漲價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當價格已經不能成為共享單車出行的優勢,勢必倒逼共享單車企業實現精細化運營,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用車服務,增加自己的用戶粘性,進而促進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企業也應清醒認識到,共享單車出行方式並非完全不可取代。漲價的結果必然會將共享單車行業放到整個交通行業中去比較。漲價後,除了共享單車,還有很多相似價格的交通工具,比如公交、地鐵、打車……如果共享單車不能提供與價格相匹配的服務,終將被用戶拋棄。

  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共享單車行業可以在用戶和市場之間找到平衡點,進而找到自己的贏利點。畢竟,這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也是一個最好的結果。(央視網評論員 李雪菲)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