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春節,一個幸福團圓的日子。漂泊在外的遊子風塵僕僕趕回家,為的是和家人一起團聚迎新春。然而,很多人在與親朋好友相聚的同時,卻有一樣東西怎麼都割捨不下,那就是手機。哪怕和人交流的時候也有些心不在焉,眼睛不離屏幕,讓本應溫馨的團聚場景顯得有些尷尬。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玩手機成為一種減壓方式,刷微信朋友圈、看社交短視頻、打遊戲……由於經常低頭看屏幕,“低頭族”這個詞語應運而生。手機雖然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卻也疏遠了人和人的距離。難怪美食評論家沈宏非説:“人心散了,飯也吃不好了,自從上了微博,我的拍菜水準蒸蒸日上,吃菜的興趣則江河日下。”這看似是一種戲謔,實則傳遞出更多的無奈。移動社交正在蠶食人們的時間和生活,讓人們漸漸遠離了食物真正的美味和面對面交流的溫情。飯桌上大家面對美味佳肴的第一個反應已經不是伸出筷子儘快享用美食,而是掏出手機,拍好照片,精心修圖後發到社交媒體。手機拉近了我們與世界的距離,但也疏遠了人與人的距離。
雖説“一機在手,天下我有”,但是我們也應該控制當“低頭族”的時間,多陪陪父母親人。畢竟,我們能陪伴父母的時間遠不如我們想象得那麼長久。過年期間,如果除去回家路上的奔波,除去各種親朋好友的聚會,陪伴父母的時間能有多少?國內某調研機構曾做過一項調查,63%的人每年和父母團聚的次數少於3次。假設他們每次回家6天,減去吃飯、睡覺、玩手機、社交的時間,這些人每年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平均為78小時,如果我們能陪伴父母30年,那就是我們擁有2340小時,也就是97天12小時可以和父母相處。雖然這樣計算出來的數據未必準確,但是其中的殘酷卻很真實。
過去,中國人四世同堂比比皆是,全家老少十幾口甚至幾十口人生活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隨著社會發展,傳統的生活方式不再,很多年輕人離開家鄉去外地甚至外國求學、就業。父母和孩子之間,一年也難得見上幾次面。因此,對於老人來説,每年最盼望的時刻就是孩子們返家的時刻。晚輩的歸來對於老人來説是最好的精神慰藉。但如果這本來就短暫的幸福時光還要被手機瓜分,父母該多失落。
團圓不應該只是形式上的“在一起”,更應該是真情的陪伴,心與心的交流。把手機放下,哪怕只是很短的時間,多陪陪父母,把“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説説,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通過言語傳遞對父母深深的愛,這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孝道。
“低頭族”們請抬起頭來,珍惜眼前人,畢竟相比冷冰冰的屏幕,親情才是更加溫暖的存在。讓春節回歸親情,把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責任做到盡心盡意,這才是過年真正的內涵。(央視網評論員 李雪菲)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