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質”並舉,決勝扶貧攻堅

特約專家譚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扶貧攻堅上升到新的戰略高度,打響了以“精準扶貧”為指導思想的脫貧攻堅戰。經過6年努力,預計到2018年底,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將減少85%以上,貧困村將退出80%左右,貧困縣脫貧摘帽50%以上,農村貧困發生率預計將降到2%以下。從時間上看,距離《“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中確定的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越來越近,我國扶貧事業已經進入到“最後一公里”的衝刺階段。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要一鼓作氣,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研究解決那些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這説明,在脫貧攻堅戰的最後階段,重點攻堅和保證質量是成功實現精準脫貧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重點攻堅是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必經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扶貧事業經歷了以體制改革為主的體制扶貧、以區域經濟發展為主的開髮式扶貧、以扶持貧困人口為主的攻堅扶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建設扶貧以及當前的精準扶貧等各個階段,各階段從不同層面施策,大幅減少了農村貧困人口,可以説具備脫貧條件的已經全部脫貧,目前剩下的貧困人口大多是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的“硬骨頭”,脫貧攻堅戰最為困難的戰役已經到來。要實現這部分人口的成功脫貧,必須堅持精確瞄準、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基本原則,強化政府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責任,充分調動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注重發揚貧困人口自強自立精神,必要時政府公共政策實行兜底,切實保障貧困人群平等地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勝利果實。

  保證質量是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基本要求。這裡麵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數字脫貧現象要堅決制止,對那些上級壓下級、一級壓一級的工作方式要及時糾正,不要出現有的地方到2020年脫貧了,但是有些農民還是生活在貧困之中的現象;二是客觀正確地看待貧困發生率,有步驟地逐步降低貧困發生率。要看到,貧困發生率是一個客觀事物,一些通過政府幫扶實現了轉移就業、出棚進樓,告別城中村、告別蝸居之後的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因不可抗力致貧的幾率將客觀存在。又要看到,貧困發生率是可以通過良好的公共政策設計和體制機制保障降低的,如上述出現病殘人群的返貧問題,脫貧人群在就業、就學、養老等方面遇到的難題,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問題,都可以通過設計相應的脫貧保障機制加以解決。

  2019年是我國扶貧攻堅戰的深入推進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為關鍵的一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唯有貧困地區的百姓笑了,全面小康社會才是真的來到了。(作者譚智心繫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