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建設5週年:為全面開放新格局注入活力

特約專家張德勇

  從5年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到今年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5年時間裏自貿區數量已達12個,涉及東部沿海、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多個省(市)。5年來,自貿區建設的廣度和深度全面升級,並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先後推出了大量見真章、出實效的對外開放新舉措,積累了若干可複製可推廣的寶貴經驗,發揮了引領中國全面開放“排頭兵”的作用。

  建設自貿區,是新時代中國全面開放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對外開放是我們的基本國策,是我們基於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成功地由低收入國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堅持對外開放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時代,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依然面臨發展的重任,全面開放是必然選擇。放眼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有望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著眼國內,我們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緊跟世界發展大勢,服務國內經濟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大力度全面開放是應有之義。其中,建設自貿區,立足國內,面向世界,是善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的重要紐帶,更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建設自貿區,是新時代中國全面開放的示範工程。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全面開放意味著從以往側重於東部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向沿海與內陸的接序依次對外開放拓展。從這個意義上講,這12個自貿區的設立與建設,覆蓋了中國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的廣大區域,是我們接序依次推進全面開放的鮮活例證。這些自貿區有的以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貿區為目標,有的側重對接港澳,有的側重內地向西開放,各具特色也各有使命,有助於發揮全面開放的示範作用,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全面開放更意味著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秉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探索精神,將對外開放引向深入。5年來的自貿區建設,不僅僅是“擴圍”,更是再升級、再深化,構築起了制度創新的新高地。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十九大提出的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具體舉措,正在自貿區建設中逐步得到落實並産生實效。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創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並推廣至全國,自貿區建設對新時代全面開放正在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建設自貿區,是新時代中國以全面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走向深入的主動作為。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也是中國經濟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關鍵時期,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大潮滾滾向前,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一些雜音,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陰影籠罩。此時此刻,中國通過5年來的自貿區建設,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的堅定立場:維護並推動基於規則的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推動經濟全球化走向深入。

  建設自貿區,打造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在市場準入、投資保護、金融服務、知識産權保護等諸多方面加快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藉此創造更具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吸引各國企業投資中國,在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的同時,也為各國企業搭乘中國經濟發展順風車提供了最大可能。5年來的自貿區建設,是中國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並推動經濟全球化走向深入的一個縮影,既引領中國全面開放走入新境界,也讓各國企業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我們相信,走過5年建設歷程,未來站在新起點上,自貿區建設將繼續以制度創新為先導,不斷拓展全面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繼續發揮好全面開放的“排頭兵”作用,銳意進取,勇於突破,種好全面開放的“試驗田”,以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作者張德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