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五個“導向”,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特約專家梁亞濱

  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召開,主題為“在顛覆性變革時代促進包容:規劃共同未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並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針對峰會主題提出了中國方案——《同舟共濟創造美好未來》。

  在演講中,習主席首先對當今世界做出了高度概括的總體性判斷,並隨之指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他認為:“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經濟全球化大潮滾滾向前,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為世界經濟增長蒙上了陰影。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但增長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完成。國際格局深刻演變,但發展失衡未有根本改觀。全球治理體系加快變革,但治理滯後仍是突出挑戰。”對這些問題的回應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塑造未來數十年各國的福祉利益,甚至整個人類的前途命運。正是懷著這樣的高度責任心,習主席指出:“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中國的答案是“以史為鑒,不讓歷史悲劇重演。”為此,習主席提出堅持五個“導向”:“堅持開放導向,拓展發展空間”;“堅持發展導向,增進人民福祉”;“堅持包容導向,促進交融互鑒”;“堅持創新導向,開闢增長源泉”;“堅持規則導向,完善全球治理”。這五個“導向”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全面闡釋了發展的方式、目的、價值取向、動力和可持續性等根本性的問題。

  首先,不可辯駁的實踐告訴我們,唯有開放才能真正實現發展,才能不斷拓展發展的空間。任何民族在任何時代走閉關鎖國的道路都行不通,只會導致落後和愚昧。在這方面,中國人有著深刻的歷史教訓和現實經驗。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再一次證明了開放的重要性和正確性,也因此最為珍惜“開放”,在所有國內外場合最為堅定地堅持開放、倡導開放,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其次,開放所帶來的發展好處不是服務於某個個人或某個階層,而是服務於所有人民,致力於提高所有人的福祉。這既是實現社會正義的時代要求,也是發展的本質目的。第三,在主權平等和民權自由的今天,一個國家的發展無法離開其它國家的合作,相互依賴已經是各國制定和實施相關政策的前提條件和關鍵分析變量。只有相互包容和借鑒,才能夠真正實現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實現普遍的人民福祉。從某種意義上説,不包容的經濟政策,本質上是切斷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絡。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這種“脫鉤”的政策從輕處説是失去借鑒的能力,最終阻礙經濟發展;從重處説是剝奪一個國家和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權利。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無論是主動選擇孤立,還是被迫忍受制裁,所有與國際主流經濟活動失去聯絡或聯絡被極度限制的國家都不得不忍受嚴厲地經濟衰退、蕭條甚至瀕臨崩潰。所以,包容導向所帶來的交融互鑒,不僅僅是一種發展模式,更是一種權利。第四,與純粹的經濟增長不同,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真正動力所在。增長可以通過擴大生産和市場來實現,但終究是同一維次的活動。發展意味著新的經濟業態和增長模式的出現,是更高維次的經濟活動,就像機器製造之於手工生産。歷次工業革命已經證明,唯有創新才能實現這一點。當今世界已經面臨産能過剩的問題,難以再持續過去的增長模式,只有通過創新帶來新的發展才能實現新的、真正的增長。最後,經濟發展有其特殊要求,無論是創新所涉及的知識産權保護,還是各國相互包容之下的交融互鑒以及國際貿易,都需要一整套系統的國際規則。基於規則的全球治理是各國良性互動的最大公約數,更是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和保證。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中國的成功不僅僅是中國人民奮發努力的結果,同樣是中國與世界健康互動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中國的成功同樣是世界的成功,中國的經驗同樣是世界的經驗。只要各國能夠真正堅持並做到習主席所提出的五個“導向”,我們就一定能夠同舟共濟,“握穩舵盤、把準航向、齊力划槳、乘風破浪,共同駕駛著世界經濟的大船駛向更加美好的彼岸!”(作者梁亞濱係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