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創新中掌握媒體變革主動權、主導權

特約專家胡翼青

  11月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央視網、國際在線、央廣網、新浪公司共同協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媒體變革與傳播創新”論壇在烏鎮召開,眾多重磅中外嘉賓出席論壇,共商傳媒發展大計。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發生巨大變革,媒介技術隨之也發生了快速深刻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重構了原有的社會結構、社會關係與社會矛盾,擾動了原有傳播的格局,重塑了時代的精神和群體的觀念,也造成了不斷涌現的社會風險。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這場論壇,圍繞如何在改革創新中掌握媒體變革的主動權、主導權,構建更加健康、美好的互聯網世界,便顯現出特別的意義。

  今日的傳播,是由多種新技術共同作用的結果。正如馬化騰所言,“媒體日漸趨於移動化、社交化、智慧化”,這是一種世界範圍的共同發展趨勢。各種識別系統、算法及更為精準的信息抓取和分發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基於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潛力不斷被開發,傳播的形式與內容正在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對於互聯網企業家而言,技術的創新便是企業的生命;而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擁抱新媒體技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因此,對技術未來發展可能性的關切,必然是本次論壇的核心內容和題中應有之意,而論壇上共識的達成和不同觀點的碰撞,又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傳媒業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本次論壇的關切又不僅限于聚焦技術的發展。技術的快速拉動,帶來的不僅是各種令人振奮的畫面,還可能是一系列的困局。概括起來,這些困難主要體現在如何捍衛公共利益、如何生産優質內容以及如何提高公眾素養。

  在大眾傳媒的時代,媒體通過內容生産,與公眾的地方性知識發生關聯,形成有機的聯結和有效的信息秩序。然而今天,在互聯網社群中,人們正在培養形成一種所謂的“社群性知識”,這種知識代表著一個又一個網絡社群或網絡小眾群體的趣味和價值觀,它不僅使地方性知識變得不那麼重要,也使得個體化、小眾化和多極主體化的現象日益明顯,影響到了公共協商、對話機制,影響到了社會共識的達成,從而解構了以往的有機聯結和社會信任,也影響到了對參與公共生活的興趣。算法及信息分發技術這些年的發展造就了這種傾向,而圍繞這些技術而建立起來的産業模式出於營利的目的又強化了這種傾向。公眾在各種短視頻、段子的包圍中以碎片化閱讀的方式實現了自身簡單的信息需求,但這絲毫改變不了“低頭族”的生活仍然充斥著無聊和孤獨,因為他們無法真正參與有意義的社會生活。準確地説,這不是目前技術發展的趨勢能夠自然而然改變的,它需要更多的社會干預和矯正。

  針對上述問題,與會嘉賓在論壇上各抒己見,共同為媒體變革和傳播創新勾畫美好圖景。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指出,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這樣的大型主流媒體而言,要從數字化發展中變革自己創新自己,要以“大象也要學會跳街舞”的精神風貌,迎接數字化,擁抱數字化。誠如所言,在信息發佈者日益多元、無效有害信息氾濫的情況下,主流媒體作為輿論公信力的守護者、社會共識的推動者,價值導向的引領者和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這對未來中國網絡空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中所傳達的聲音表明,中國需要一個健康的互聯網空間,這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而主流媒體應當是其間最為重要的推動力。

  這些年來,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不僅使一些流量平臺迷失了自己的價值導向,也讓許多傳統媒體困惑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懷疑自身的內容生産方式是否過時。不過事實證明,流量平臺的發展已經到達一個瓶頸期,其流量的巨大與其內容生産能力的弱小形成了強大的反差,而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産力恰恰是流量平臺所不具備的。因此,傳統媒體正迎來逆轉的最佳時機。傳統媒體應當將自身的內容生産力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互聯網空間建設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堅決地捍衛公共利益,不斷生産優質內容,不懈提高公眾素養。

  “面對互聯網發展大潮,推動媒體變革和傳播創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莊榮文所言,在互聯網日新月異的大潮中,媒體“不日新者必日退”。而要在這大變革的時代站穩腳跟,就要以提升內容生産力、技術驅動力、平臺競爭力、生態鏈結力為目標,在改革創新中掌握媒體變革的主動權、主導權。(作者胡翼青係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