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斬斷向學校蔓延的利益鏈?

央視網評論員方正

  近日,安徽亳州風華中學的學生家長向媒體反映,經老師推薦,很多家長在手機上安裝了查分軟體,考試成績出來後,家長需要登錄軟體查看孩子的分數,但是,如果要了解孩子的考試名次,就得付20元。其實,該校去年也曾向家長推薦另一款查分軟體,查一次分數10元,包年100元。這學期老師要求更換軟體後,部分家長之前充的包年費用就浪費了。

查分軟體界面 圖片來源:中國之聲

查分軟體界面(圖片來源:中國之聲)

  在學校的教學或考試中,適當引入市場化服務,給學生及家長提供更週到、便捷的服務,如果不違反相關法規、不觸及學生的權益、不給教學管理帶來負面影響、不增加家長的負擔,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風華中學的做法,顯然有違上述情況。首先,我國廣告法中有明確規定,除公益廣告外,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生和幼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佈或者變相發佈廣告,教育部日前也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商業廣告、商業活動進入中小學和幼兒園,風華中學向家長推廣查分類商業軟體,某種程度上也可視為“商業廣告進校園”。其次,該校教師這兩年向家長推廣的軟體中,先是查詢分數要花錢,繼而查詢排名要花錢,而且還頻繁更換軟體,不僅讓家長花了不該花的錢,還讓之前繳了包年費用的家長白白浪費了錢。

  其實,在亳州,並非風華中學一家這麼做。據記者調查,另一所中學的學生家長也表示,自己家兩個孩子,一個讀初二,一個讀初三,家裏就安裝、註冊了兩個這樣的軟體,因為“好像一個手機只能註冊一個這樣的號”。一個學生就要安裝、註冊一個這樣的軟體,就産生一個用戶的數據,就可能産生10元、20元乃至更多的查詢費用……原來,教師向學生家長推薦軟體背後,還隱藏著這樣的商業鏈條。那麼,作為推薦人的老師,以及組織使用軟體的校方,是否從中獲取了好處呢?儘管風華中學事後表示,家長可以選擇到校免費查詢成績,只有在網上查詢排名等才收費。但這個説法並不能消解學校向家長推廣商業軟體的疑問,反而引發更多的疑問:向學生及其家長提供查詢分數、排名的通道或服務,本是學校應有的職能,為何外包給了商業機構?這些商業機構拿到學生的基本信息、成績等,要作何使用?誰又來保障學生的信息不被洩露?

印在小學生紅領巾上的商業廣告

印在小學生紅領巾上的商業廣告(圖片來自網絡)

  近年來,商業廣告“進校園”的現象層出不窮。從教材裏出現醫院的廣告,到商業廣告赫然“登陸”小學生的紅領巾、小黃帽,再到各種商業APP涌入校園,無不表明,商業元素在某些地方的某些學校已過度介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事業是培養人的事業,商業氣息侵蝕校園這片凈土,勢必會扭曲教育的本質、污染校園的空氣,讓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響。

  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圍繞教育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産業鏈、利益鏈,對於這個鏈條上的企業或機構而言,攻下家長不一定能帶來好處,但攻下學校和老師十有八九會帶來用戶和收益。這個道理,熱衷於“進校園”的企業和機構一定懂。而要讓學校教育發揮教育應有的功能,首先就應凈化校園空氣,把商業元素等不利於學生成長的“氣息”過濾掉。這個道理,有些教育工作者卻未必懂。問題是,誰來斬斷這條向學校蔓延的利益鏈?(央視網評論員 方正)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