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鑄就自信,以開放迎接未來

特約專家梁亞濱

  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可謂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創舉。一方面,有利於平衡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另一方面,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舉措。更為重要的是,進口博覽會的舉辦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新時代的重要特徵——以更加自信和開放的姿態主動推動新一輪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更加堅定不移地深入擁抱並融入世界。

  今年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併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主旨演講。在演講中,習主席高度肯定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再次強調了中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對於中國乃至當今世界的重要意義,同時明確了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領域和程度。首屆進口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既是開端,更是方向,代表著中國對未來和世界的決心與信心。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國內生産總值成倍增加,從1978年的世界第十五位逐漸提升到當前的第二位。在這一過程中,大量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不僅大大拉動了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大大促進了進口國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商品的進口國能夠長期保持較低水平的消費品價格指數。與此同時,中國積累起鉅額的貿易順差,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外匯儲備總量成倍增加。

  鉅額的貿易順差以外匯儲備的形式存在,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因為這不僅是財富象徵,更是金融穩定的保證,也是中國能夠吸引投資的重要原因。但是,凡事過猶不及。不斷增加的鉅額外匯儲備本質上代表這部分財富只是以數字的形式存在,沒有相應轉換為商品和服務被中國人民所消費。同時,鉅額貿易順差也在一些國家當中引發不滿,認為中國只出口卻不進口,扭曲了國際貿易關係,甚至給中國的正常商業行為貼上“搶奪就業機會”的標簽。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新時代人們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和多層次化。從小處來講,以更加自信的心態主動擴大開放、擴大進口就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題中之意;從大處來講,擴大進口能夠平衡中外之間的貿易關係,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相互依賴的關係,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回過頭來看,中國的改革是一個不斷改革生産關係的過程,改變不適應生産力發展的生産關係。具體來講,就是從計劃經濟逐漸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資源配置的方式由政府指令逐漸轉向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種決定性作用並不僅僅局限于中國國內,而是面向全世界。與世界的聯絡,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競爭,分享全球化紅利,帶來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樣道理,我們也要迎接越來越多的外國商品進入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人民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創造更多的經濟繁榮。

  改革開放政策是成功的,我們當然要堅持下去。但是,過去的成功停留在1.0版本,以出口為主要特徵;現在,我們將升級為2.0版本,以出口和進口的均衡協調發展為主要特徵改革開放。中國在分享全球化發展紅利的同時,逐漸成為新一輪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發動機。正如習主席在講話當中所指出的那樣:“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作者梁亞濱係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