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金庸,世界會多麼乏味

特約評論員李思輝

1

  金庸先生去世,很多人刷屏緬懷。與金庸先生家人的哀婉不同,普羅大眾的兒女情長,更多的是對一個江湖築夢者的尊敬和惜別,是對金庸先生筆下武俠世界的真心喜愛,是對舊時光的深切緬懷。

  人生匆匆,不過百年,能給世人留下的東西非常有限。金庸先生卻留下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共15部經典武俠小説。這15部作品,格局遼闊、氣勢恢宏,年代從春秋吳越到清朝盛世,循著中華歷史的千年脈絡,指向一個虛幻而精彩的宏大域外空間。他筆法細膩,擅長摹寫場景、動作,內家高手一站,淵渟岳峙,輕功絕塵萬里,淩波微步,一招一式都能寫得淋漓盡致,讓人不禁叫絕。毫無疑問,金庸先生的作品代表了武俠小説的新高度,堪稱中華文學界的一方瑰寶。

  更了不起的是,金庸先生在其作品群中,構建了一個系統完備的武俠世界。無論是《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還是《笑傲江湖》《俠客行》《連城訣》《白馬嘯西風》,無論是喬峰、郭靖還是令狐衝、楊過、張無忌,不同作品看似相互獨立,不同人物看似年代不一,不同情節看似各自為政,實際上人和人、事和事、情和情之間暗含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以至一些研究者能夠根據不同作品的描述,研究製作出金庸人物關係譜係。金庸先生構建的武俠世界,是一個看似發散,實則結構縝密、邏輯自洽的世界。其間有靚麗的刀光劍影,有迤邐的兒女長情,有神奇的金氏武功,有層出不窮的江湖故事,有一個與現實若即若離的別樣世界。

  “凡有華人的地方,都有金庸迷。”金庸的武俠世界影響了海內外中華兒女,影響了幾代人。不論是大陸還是港澳臺,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不論是在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華人相聚,總喜歡説金庸群俠的故事,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情懷。某種意義上説,金庸小説已經成了一種在海內外華人中具有深厚情感根基的獨特的共同文化語言。尤其是對文化資源曾一度非常匱乏的內地而言,金庸更是填補了幾代人的江湖夢。假如沒有金庸,那些打著手電筒窩在被子裏讀小説的興奮從何而來?那些一村人圍在黑白電視機前追劇的夏夜將失去多少樂趣?假如沒有金庸,世界會多麼乏味?

  武俠是成人的童話。金庸先生構建的神奇武俠世界,承載著無數人的童話和夢想。今天,我們哀悼先生、懷念先生,充滿了離別的不捨。別離之苦,先生早就寫透徹。在《神雕俠侶》裏,楊過與程英、陸無雙結為兄妹,楊過不辭而別,陸無雙為此傷感不已,程英對陸無雙説:“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倚天屠龍記》裏,張無忌與小昭分別,小昭道:“咱們就此別過。小昭身在波斯,日日祝公子福體康寧,諸事順遂。”説著聲音又哽咽了。張無忌道:“你身居虎狼之域,一切小心。”小昭點了點頭。但見小昭悄立船頭,怔怔向張無忌的座船望著。兩人之間的海面越拉越廣,終於小昭的座艦成為一個黑點,終於海上一片漆黑,長風掠帆,猶帶嗚咽之聲。金庸先生離去,人們的不捨與小説中的別情離緒實則有種暗合。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歸來兮,哀我何悲。”目送一代大師遠去,人們會意識到:真正的經典文學不在形式之爭,而在對人精神世界的滋養,對人間正道的孜孜追求。金庸先生生前曾有遺願,希望“死後一二百年仍有人看我的小説”。一二百年之後的事情今人無法妄斷,但可以肯定的是,金庸先生離開了,他構築的武俠世界依然絢爛。先生創造的武俠大夢,讀者們可能永遠沉醉其中,不願醒。人們對金學的研究,或者説“金庸熱”,可能才剛剛開始。(特約評論員 李思輝)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