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把美好生活送入百姓家

特約專家張德勇

  改革開放40載,中國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大踏步邁入新時代。今天,無論是誰,無論身處何方,都能深切感受到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變。4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總體上實現小康,正穩步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改革開放是時代所需、民心所向。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一論斷鮮明概括了改革開放的真諦。改革開放是開啟我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金鑰匙,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必然選擇。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腳步。此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引領下,改革開放在中國大地生根發芽、長風破浪,成為中國走上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強大助推器,為我們不斷追求美好生活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改革開放40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群眾最能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2017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5966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增長22.8倍,年均實際增長8.5%。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50美元,由低收入國家成功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連年攀升。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年均增長8.5%。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居民實現人均收入跨萬元大關用了31年時間,跨2萬元大關用了5年時間,目前正向跨3萬元大關邁進。收入節節攀升,讓我們告別了貧窮,一步步走向富裕。

  改革開放為了人民,改革開放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不斷做大“蛋糕”的同時,又不斷把“蛋糕”分好,走共同富裕之路。改革開放以來,在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推動下,城鄉、地區之間收入差距持續縮小。2017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71,比2007年下降0.43,比2012年下降0.17。2017年,東部、中部、東北地區與西部收入相對差距分別比2012年縮小0.06、0.02、0.11。在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下,隨著就業規模穩步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升、脫貧攻堅成效卓著、織就世界上最大社會保障網等,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生活質量顯著改善,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是實實在在的。

  改革開放40載,我們的“錢袋子”一年比一年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廣泛。過上好日子,生活已不僅僅限于柴米油鹽醬醋茶。恩格爾系數是國際通用的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2017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3%,比1978年的63.9%下降了34.6個百分點;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6%,比1978年的57.5%下降了28.9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1.2%,比1978年的67.7%下降了36.5個百分點。在保證生活“必需消費”之外,居民消費整體上已呈現出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從有形物質産品轉向更多的服務消費,從模倣型排浪式的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的趨勢特徵,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今天,邁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改革開放依然是我們不變的堅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過去40年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是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緊緊依靠改革開放。我們將繼續身處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在追求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征程中實現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的十九大為我們描繪了奔向美好生活的壯麗藍圖,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轉變,使我們追求美好生活有了新目標、新動力,而改革開放則是載我們駛向幸福彼岸的列車。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擴大開放,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正在路上。藉此,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激發每個人報效國家、成事立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以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讓改革開放成果不斷惠及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作者張德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