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不久前媒體曝光了這樣一條新聞,天津數百名大學生落入變相培訓貸的連環坑。這個騙局是這樣發生的:受騙的學生普遍家庭條件較差,迫切渴望通過培訓學點本事掙錢。所謂的培訓機構就是盯上了這樣的人群。這些學生先是被學長拉去聽自稱成功導師的講座;導師許下去名企實習或企業內推的承諾;隨後經歷數小時一對一的遊説,大學生們簽下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的培訓合同,被要求通過第三方網貸公司無抵押貸款交學費。本來想找工作賺錢的學生,就這樣一步步陷入貸款泥沼,有些人不得不兼職幾份工作還貸,甚至借下更多貸款。
前有“校園貸”,今有“培訓貸”。為什麼騙子們總是盯著校園這塊“唐僧肉”?原因恐怕在於中國孩子對於社會的理解往往過於單純,對於人情世故也不那麼了解,缺乏必要的警惕之心。而且,受騙的學生往往對自己的職業能力缺乏信心。一些大學生因為專業不對口,為了應對將來的工作,不得不提前準備,希望通過社會培訓掌握相關工作技能。另一些大學生雖然專業對口,但是在校園中學習到的知識更傾向於理論內容,希望通過培訓提高自己實際操作能力。
正是由於目前就業市場多樣化的人才需求,求職人員不斷加強自身能力,提升自身修養已經成為一種大勢所趨。當現有的學校教育無法滿足用人市場的需求時,就給了騙子可乘之機。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如果大學傳授的知識不受市場認可,那麼學校的教育就應該適時地和市場對接,為學生提供提高實踐能力的通道應成為大學教育的一部分。另外,學校還應該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為其提供滿足社會真實需求的教育。同時,對於家庭困難的學生,學校應該為他們多開通合法的貸款渠道。
對於不良培訓機構的整治及對校園貸款平臺的監管要靠有關部門出手整治,而避免更多學生掉入類似消費陷阱的根本還是在學校,讓學生學有所成,培養真正得到市場認可的畢業生才是王道。(央視網評論員 木兮)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