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近日,北大醫院婦産科醫生遭患者毆打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10月13日晚,北京警方發佈通報稱:9月22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産科三名醫生被病患家屬毆打。經調查,打人者包括産婦丈夫鄭某宇和女兒鄭某蕊,警方對鄭某宇依法刑事拘留,考慮到鄭某蕊係在校大學生,且對自身行為真誠悔過,並得到了醫生的諒解,對其採取取保候審。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患者家屬對當值醫生實施的暴力行為可謂觸目驚心。在譴責涉事人員暴力行徑的同時,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此事發生在北大醫院。要知道,這是一座坐落于首都中心位置,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簡言之,這是一所集名氣與實力於一身的大醫院。這也説明,此次的醫療糾紛與醫院、醫生的專業水平並無直接聯絡。醫療水平不足的醫院固然容易引起糾紛,可實力雄厚的大醫院也沒能獨善其身。從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的普遍性來看,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二是,一涉事患者家屬被證實為首都師範大學學生。10月13日傍晚,首都師範大學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學校對受傷醫生表示深切慰問,將嚴格依照校規校紀對涉事學生予以嚴肅處理”。醫療糾紛所引發的暴力事件發生後,輿論常常會將其歸咎於涉事人員道德與文化水平的低下。而此次事件中,理應明辨是非的名校大學生的參與,無異於一記響亮的耳光。醫療糾紛的全民性,更是讓人感到痛心。
暴力傷醫是全社會的公敵,全社會應對暴力傷醫行為零容忍。我國公安機關對涉醫違法犯罪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對傷醫、鬧醫、辱醫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會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也會堅決依法追究刑責。此前,中國醫師協會就此事發表聲明稱,期待公安機關用快速準確的定性履行《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規定的職責;期待醫療機構強力維護醫護人員的執業安全,讓平安醫院建設落到實處;期待廣大患者理解和尊重醫師的專業建議。從10月13日晚警方公佈的通報來看,警方通過詢問當事人,走訪現場目擊群眾,調取案發時的完整視頻監控錄像,啟動專家會商,保持與院方及醫療主管部門溝通等方法進行調查取證工作,既體現了警方在調查過程中的細緻和慎重,也足以説明醫療糾紛的複雜性。拿此次事件來説,患者家屬的暴力行為不僅應該受到輿論的譴責,也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暴力傷醫事件的出現,損害整個醫療行業。根據《中國醫生執業狀況白皮書》的相關數據,中國有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衝突,其中經歷過語言暴力的就佔51%。可想而知,每一位醫生在工作中所要承受的壓力有多大。中國醫師協會今年1月公佈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45%的醫師不希望子女從醫。不久前,有從業者對媒體表示“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約10萬人”。這或許略顯誇張,卻能反映出一些社會心態。如果越來越多的醫學人才紛紛轉行,代價最終都會由整個社會來承擔,受傷害的也是你我他。
此次暴力傷醫事件再次提醒我們,構建良好的醫患關係依然是當下一個重要課題。如前文所述,名牌大學的高質量教育、一流醫院的高質量服務,都無法使患者家屬充分信任醫生,這一現象值得深思。沒有人會否認,絕大多數醫生及其從業者都會將患者的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並且具有過硬的專業素質。但是,同樣無可否認的是,個別醫生在日常工作中對待患者缺乏耐心,在職業精神上有所欠缺。某些不透明,不陽光的醫療操作,也在透支醫生這一神聖職業的公信力。正因如此,部分患者家屬的情緒一點就燃,始終對醫生、醫院抱有懷疑的態度。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是必然的後果。
面對病情,醫生、患者本應同仇敵愾,站在同一條戰壕裏。爭吵、糾紛乃至拳腳相加,非但無助於康復,反倒讓患者和醫生兩敗俱傷。這個淺顯的道理,為何在現實中總是被人遺忘?除了保持法律對暴力傷醫的高壓線之外,改善醫患關係要靠改革建立健康對話機制,矛盾緩解機制。既要提高醫生的責任心,又要加大相關宣傳力度,讓尊重醫生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特約評論員 李勤余)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