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祖國,理所當然】愛國主義的新時代意蘊

特約專家林建華

  愛國,是一個跨越時空的永恒主題,常談常新,歷久彌新。愛國,從來都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愛國,貴在心中有國,貴在心中有恒。愛國主義,深深植根在中華民族的基因裏,它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彌足珍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愛國主義有了新的意蘊,訴説著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認同,它是強國時代的奮進之魂,它是民族復興時代的力量之魄。

  中華大地,這是一片有著無限風光的神奇土地。5000多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凝成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難以想象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就在於這種偉大民族精神的力量。其中,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根植最深、影響最大的精神品質。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裏。愛國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傳統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基因,以及由此而生發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歷覽前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憂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岳飛的《滿江紅》,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等等,都是以全部熱情為祖國放歌抒懷的經典。孫中山先生也曾説過,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麼樣愛國。就此而論,愛國,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是近代以來愛國主義者特別是中國共産黨人立德、立功最壯美的群體雕像,且化成了神聖的永恒、永垂不朽,人們從心底深處敬畏又敬仰。“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這是顛撲不破的哲理和真理。

  愛國主義,是從歷史中走來的,同時更是走向未來的。愛國,從來不能只是停留在口號上,而必須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近代以來,我們經歷了落後挨打、貧窮挨餓、失語挨罵的一連串遭遇,我們實現著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接續推進和飛躍。在新時代,懷揣著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匯聚起13億多中國人民的智慧、熱情和磅薄力量,我們生動地演繹著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從而真切地構成了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新時代中國愛國主義。這是因為,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習近平關於新時代的重要論述、關於愛國主義的重要論述,是我們涵育、滋養愛國主義的重要法寶。習近平飽含深情地指出,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要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何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簡言之,就是:在寬廣的世界視野中,旨在使中華民族重現曾經擁有的輝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引領世界浩蕩潮流;在悠遠的歷史視野中,旨在使中華民族重新形塑自己的面貌,在21世紀浴火再造、涅槃新生。念茲在茲,眾星拱月。新時代是用來奮鬥的,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我們的人民熱愛祖國,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把自己的夢想融入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壯闊進程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冊之上。

  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是立足民族的,同時又是面向世界的。中國人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我們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隨著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範圍內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是因為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關。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有機結合起來,尊重各國的歷史特點、文化傳統,尊重各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善於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增強中華文明的生機與活力。

  蘇東坡曾寫下千古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今天這樣一個新時代、新世界,我們可以倣寫,把它改為:國有利害親疏,天有炎涼冷暖,此事今難全。但願國常和,萬里共發展。以愛國主義為基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新時代的昇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奉獻給世界和全人類的,必定是芬芳的甘露和紅色的玫瑰。這是一種定力,更是一種自信。(作者林建華係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