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英烈,汲取前進的強大力量

特約評論員斯遠

  9月30日上午10時,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這是我國第五個烈士紀念日,也是我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施行後的第一個烈士紀念日。

  這一天,全國各地都在瞻仰英雄、緬懷烈士。秋陽下、城市中、曠野裏,高高聳立的紀念碑,無言地訴説著那些壯懷激烈的故事,歌頌著成千上萬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烈士。

  時代的車輪飛速向前,而烈士們卻永遠定格在長眠的那一刻。據民政部統計,革命戰爭年代以來,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寶貴生命。他(她)們用熱血和生命築起了共和國的萬里長城。遼闊的天空上,處處有忠魂;廣袤的土地上,俠骨永流傳。

  很多烈士的名字被一代代國民傳頌,已經進入全體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成為中國人奮發上進的濃厚背景。也有很多烈士,為了理想和信念,因為當時的條件和特殊的情況,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無論是否留名,他們都值得我們銘記和緬懷。

  銘記歷史,緬懷烈士,不僅僅在於激發深藏於人們心中的情愫,也應該成為國家意志的表達。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層面,設立烈士紀念日,出臺英雄烈士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規範烈士公祭程序,多次提高撫恤優待水平;在民間,一些行業紛紛成立“烈士子女助困基金”,以切實的行動解決烈士後代的燃眉之急,很多民間組織、志願者多年來堅持為烈士尋親。所有這些努力,既是在向烈士表達敬意,也是整個民族英雄主義情懷的確認。

  每一個為民族獨立、國家強大而犧牲生命的人,都應該接受國民的由衷敬意;每一個為邊疆建設、搶險救災而失去生命的人,都是這個社會的柱石功臣;每一個執行撤僑護航、國際維和任務的人,都是在用奉獻擔當護佑和平與發展。正是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的歲月靜好、風清雲淡。他們身上,蘊含著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

  每一個烈士都是這個民族的精神豐碑。他們存在過、綻放過,然後,回歸到泥土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消失了,他們只不過是以另外一種存在方式,進入人們的記憶、情感、思維。忘記就意味著背叛,歷史從來不是籠統的粗線條,無論社會如何變遷,我們對於烈士的崇敬永遠不變。

  “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願,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所強調的,我們緬懷英烈,更要把烈士們的遺願和理想轉化為現實。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對待民族的烈士,應該保持起碼的敬畏之心,越是莊重、端肅、具有儀式感,越是能表達出中國人最樸素的生命觀和價值訴求。今天,我們紀念英烈,更要砥礪自身使命責任,凝聚前行的偉大動力,激發民族復興的強大鬥志。這才是對英烈最好的紀念。(特約評論員 斯遠)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