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放飛現代農業,端牢中國飯碗

特約專家譚智心

  自古以來,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首要之務。當前,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與穩定更是離不開糧食安全這個“定海神針”與“壓艙石”。

  2018年9月2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深入三江平原腹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糧食生産和收穫情況,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這既是對中國糧食安全提出的底線要求,也是深刻把握中國國情和洞悉世界大勢後對國家安全提出的明確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科技、制度、投入、改革等多方面入手,將糧食總産量從3億噸提高到了6億噸,解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並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然而,從長遠看,中國的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2017年中國糧食總産量約6.18億噸,糧食進口總量超過1.3億噸,同比增長13.9%,其中稻米和大豆進口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的水平。糧食産量與國內需求相比,仍處於産不足需的狀態。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糧食安全的挑戰愈發嚴峻:工業發展和城市擴展對土地的剛性需求不可逆轉,人民群眾對糧食和農産品品種質量的需求逐步升級。長此以往,未來中國糧食供需缺口還將繼續擴大。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在中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中,更要將糧食生産與糧食安全問題擺在轉型升級首要位置,將糧食生産與農業現代化有機結合,同時注重耕地保護、注重農業科技、注重制度創新,端牢中國飯碗。

  ——抓好落實藏糧于地戰略。嚴守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耕地質量。加大耕地保護力度,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推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實施土壤污染防止行動,有序推進地力修復。

  ——深入實施藏糧于技戰略。發展農業科技,走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提高糧食單産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持續提升和鞏固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和信息化,加快糧食主産區高端農機裝備和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的生産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發展農業信息化,實施智慧農業和“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強農業遙感和物聯網應用,為糧食生産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鼓勵支持藏糧於民戰略。鼓勵糧食加工流通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糧食種植農戶開展自主儲量和經營,發揮生産經營主體儲糧對糧食安全的穩定器作用。深化改革,加強中央儲備糧管理能力,科學確定儲備規模,強化監督,做到需要糧食時調得出、調得動。健全糧食安全保障機制,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加強糧食生産、儲備、流通能力建設、強化糧食質量安全保障。(作者譚智心繫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