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意識是文明社會的必修課

特約評論員李沐梓

坐霸

如今,越來越多人追求生活品質,旅遊成為節日期間重要的娛樂方式。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雙節,是民眾出行休閒、樂享生活的好日子,卻也成為了不文明行為的集中爆發期。

國民素質問題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總有些與節日氣氛相悖的不文明事件搶佔新聞頭條:隨意亂丟垃圾、不文明如廁、開車不守秩序、在公共場所大喊大叫……隨著我國高鐵線路的發展,高鐵車廂也正在被不文明行為“攻陷”:隨意脫鞋脫襪、霸佔不屬於自己的座位、在公共場所過分親昵、長時間佔用廁所、抱著小孩在洗手池撒尿等。這些“煞風景”的行為一次次拷問著國人的公德意識,不僅給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添堵,同時也折射出一些人良好文明習慣的缺失。

由此可見,公民公德建設仍然任重道遠。但社會整體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持久營造。個體文明習慣的養成除了外在的社會行為規範“倒逼”和約束,更有賴於民眾對文明的認知程度和現代公民意識的提升。

個體文明習慣的養成往往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但也總會在一些基本價值觀的濡染,比如節制、理性、利他等等影響下進行潛移默化地轉變。文明出遊,正應在此類價值觀指導下,通過一點一滴的素質訓練砥礪自身,養成文明出遊的習慣。而要想減少不文明的行為,除個體自製外,還需要外在助力。一方面,要針對不同群體各自特點進行全方位全覆蓋的公德教育,增強個體公德意識,養成文明習慣。另一方面,要完善法制,通過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制約。還可以通過建設個人信用檔案,公示不文明行為等方式,讓失德者寸步難行。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的名片,每個人既是直接參與者,也是最終受益者。提升社會文明水平,需要依靠每一個個體的努力,當人人自覺成為社會文明的參與者和維護者時,我們必將擁有人世間最美的風景。(特約評論員 李沐梓)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