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送分童子”到“第三勢力”,亞洲豪強做對了什麼?

央視網評論員張雷

1

孫興慜

  本屆世界盃八強已經産生,雖然沒有亞洲球隊身影,但日本、伊朗、韓國、沙特、澳大利亞五支球隊卻憑藉頑強且出色的表現讓世界側目。可以説,亞洲足球已經不是世界盃的“送分童子”,而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世界盃開賽之前,澳大利亞隊在附加賽中擊敗洪都拉斯晉級決賽階段,使得亞洲史無前例地有五支球隊出征世界盃,雖在數量上達到了頂峰,但依然不被外界看好。從以往成績看,“1平2負”幾乎是亞洲球隊在世界盃小組賽的“標配”。2014年巴西世界盃,亞洲4支球隊出戰,日本、韓國和伊朗都是1平2負直接出局,澳大利亞更是“被削”得3戰皆敗。

  沙特隊在本屆世界盃揭幕戰中0-5大敗,很多人以為熟悉的劇情又回來了,但之後亞洲五隊卻越戰越勇,先是伊朗隊擊敗摩洛哥隊,終結了亞洲球隊世界盃上的16場不勝;接著日本戰勝哥倫比亞,創造亞洲球隊世界盃首次戰勝南美球隊的歷史;韓國隊更是勇勝上屆冠軍德國隊,讓全世界看到了亞洲足球的血性;沙特隊也擊敗了埃及隊,完成了自我救贖。最終,亞洲五隊取得了4勝3平8負積15分的好成績,創造了亞洲參賽球隊世界盃總積分紀錄,還力壓3勝2平10負的非洲球隊和2勝1平6負的中北美球隊,成為本屆世界盃僅次於歐洲與南美洲的“第三勢力”。

  除了拿分創造歷史,亞洲五隊還扮演了“攪局者”的角色:如果不是兩球領先後被讀秒絕殺,日本甚至有望打進8強;伊朗最後一輪險些絕殺C羅領銜的歐洲冠軍葡萄牙隊,距離出線僅一步之遙;韓國隊戰勝德國隊,也險些創造奇跡出線;澳大利亞同樣把出線懸念保留到了小組賽最後一場。經過4年曆練,亞洲球隊已經擺脫了人見人欺的尷尬地位,有了和歐洲、南美強隊掰手腕的底氣。這在以往歷屆世界盃中是難以想象的。

  亞洲球隊整體提升有著深刻的原因。近年來,亞洲諸強在打造各自聯賽的同時,紛紛“借雞下蛋”,鼓勵本國優秀球員到歐洲頂級聯賽發展,取得了明顯效果。比如日本隊的香川真司、乾貴士,大迫勇也,韓國隊的孫興慜、奇誠庸、具滋哲,伊朗隊的安薩裏法德、阿茲蒙、古錢內賈德,澳大利亞隊的耶迪納克等人都在各自效力的海外俱樂部的站穩腳跟甚至成為主力。回到國家隊後,主教練以這些球員為骨幹確定主力陣容,並結合自身特點找到了適合本國的打法。這些“海歸”在小組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孫興慜、乾貴士和耶迪納克等人都打入過關鍵進球。

  日本隊公開承認自己在身體對抗方面存在劣勢,因此他們一直強調球員的腳下控球和跑動穿插,形成了獨特的技術流風格。小組賽中,日本隊在對陣腳下技術細膩的哥倫比亞和比利時的時候,場面不落下風,説明了日本找到屬於自己足球風格。而伊朗隊也始終貫徹奎羅斯的執教理念,利用自身身體優勢,打造出了亞洲頂級,世界一流的鋼鐵防線,“海歸”埃扎托拉希小組賽最後一戰甚至盯得C羅沒脾氣。顯然,亞洲諸強在各自選擇的足球道路上步伐堅定地闊步前行。

  當然也要看到,儘管亞洲球隊整體上有所升,但與歐美頂級強隊相比仍有一段距離。如今,亞洲足球已經站在新的起點上。四年後,世界盃將在亞洲的卡塔爾舉行。這將是亞洲球隊證明自己的新契機。希望亞洲足球能再接再厲,用嶄新姿態迎接下一個週期的挑戰。(央視網評論員 張雷)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