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習近平文藝思想的現實意義

特約專家毋燕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係乎時序。”這段話出自南北朝時期梁代大文論家劉勰《文心雕龍》,其意為:文學的發展變化會受到社會情況的影響,而文壇的盛衰則聯絡著時代的動態。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發表講話,再次吹響全國文藝界以文化自信為底氣和底蘊、以偉大靈魂和作品攀登文藝高峰的進軍號角。這兩次文藝講話精神是習近平文藝思想富有高度、深度、溫度的核心聚現。

  習近平文藝思想葆有深厚的科學精神和縝密的理論邏輯,引領著中國文藝繁榮與文化自信的鏗鏘步伐。習近平總書記探古溯源,博覽古今中外文藝發展規律,觀照當今中國文藝發展狀態,結合中華民族優秀文藝理論,縱橫比較;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實踐,以高屋建瓴的前瞻性、秉正拓新的指導性、承前啟後的實踐性,切切實實為新時代文藝創作引領方向,擘畫未來。

  “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研讀習近平文藝思想,不難發現其與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葆有與時俱進的創新性、戰略性、前瞻性、學理性與通俗性,如一盞光輝熠熠的燈塔,為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指明發展方向,同時也為中國文藝的興盛繁榮構建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新形態。

  習近平文藝思想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精神”和強烈的人文關懷,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中國化、時代化。習近平文藝思想針對文藝創作的諸多話題,反復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這是將文藝繁榮向前推進的根本保障。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強調了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

  習近平文藝思想切中肯綮,敏銳審視當前文藝生態,旗幟鮮明地批評了當前文藝發展的問題。“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倣、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産、快餐式消費的問題。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醜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習近平總書記洞察到文藝創作最突出的問題在於浮躁,“一些人覺得,為一部作品反復打磨,不能及時兌換成實用價值,或者説不能及時兌換成人民幣,不值得,也不划算。”習總書記進而闡明了浮躁的嚴重後果,“不僅會誤導創作,而且會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人類文藝發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製濫造,不僅是對文藝的一種傷害,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低俗不是通俗,慾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故而,習總書記勉勵創作者,“對文藝來講,思想和價值觀念是靈魂”,“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讓目光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同時直面當下中國人民的生存現實,創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從宏觀思想到實踐步履都犖犖鮮明。隨著學習研究和貫徹落實的深入開展,這一思想必將在更深刻的層面上和更廣闊的範圍內,更加積極深遠地影響中國文藝發展的大格局,推促新時代中國文化自信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作者毋燕是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所研究員)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