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攻堅克難贏得代表掌聲

王新民

  到法院打官司,始於立案,終於執行。但在此前一段時期內,人民法院被群眾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告狀難、執行難等問題。有的群眾有了糾紛矛盾,按照法律規定想去法院打官司,卻被有的法院以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拒之門外;有的案件敗訴人明明有財産,勝訴人卻遲遲不能得到應得的利益,判決被打了白條,當事人苦不堪言,法院維護公平正義的防線作用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人民法院勇於直面問題,敢於擔當,切實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針對立案難、執行難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啟動了系列改革舉措。

  2015年5月1日,各級人民法院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變審查立案為登記立案,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堅決制止立案登記制實施後另設條件限制立案的做法,著力解決民告官難的問題,清理一些地方限制立案的“土政策”,推進訴訟服務大廳、網站、12368熱線“三位一體”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務,實行預約立案、上門立案,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老年人提供訴訟便利,為人民群眾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敞開大門,積極杜絕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現象,把方便帶給群眾、把困難留在法院,當場登記立案率達到95%。最高人民法院還在全國設立六個巡迴法庭,在巡迴區開展巡迴審判,妥善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就地化解矛盾,解決群眾往來奔波、訴訟不便等問題,被群眾稱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莊嚴承諾:“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破除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藩籬。”在全社會大力支持下,各級法院向執行難全面宣戰,向法院自身不規範執行“開刀”。全面清理積案,摸清案件底數,建立全國四級法院統一的執行辦案網絡平臺,實現在線全程監控,有效解決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等問題。貫徹公正、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制定財産保全等司法解釋,解決亂執行、超標的查封等問題,在執行環節有效保護産權。發揮我國政治優勢、制度優勢,推動形成執行難綜合治理工作格局,破解長期存在的“查人找物”難題。與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等10多個部門建立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對存款、房屋、車輛、證券等主要財産形式“一網打盡”,執行法官足不出戶即可依法查詢被執行人財産和相關信息,實現了執行模式的根本變革。大力推進網絡司法拍賣,既提高了財産變現率,又遏制了拍賣中的腐敗。推進“信用中國”建設,貫徹中辦、國辦關於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會同國家發改委等幾十個部門完善工作機制,在招標投標、融資信貸、市場準入、高消費等方面對失信被執行人實行信用懲戒,公開發佈失信被執行人信息,限制其購買機票、乘坐高鐵等,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形成打擊失信被執行人高壓態勢。依法適用司法拘留以及追究刑事責任等方式,懲治拒不執行裁判行為,讓司法裁判成為懲治違法失信的利劍。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人民法院在解決立案難、執行難等老大難問題上取得了很大成效。3月9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十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報告工作,當他提出“告狀難問題已成為歷史”“將不畏艱難險阻,確保如期實現基本解決執行難目標”時,代表均以熱烈掌聲作出回應。代表的掌聲是對人民法院攻堅克難、紮實工作的充分肯定。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人民法院的不懈努力和全社會的大力支持下,人民群眾將會在司法活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文/王新民)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