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從中華文化新輝煌找尋自信大國氣韻

特約評論員王石川

  “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在座談會上,習總書記提出“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魯迅先生認為,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如果説“腹有詩書氣自華”塑造的是國民氣質,那麼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發展,在文化領域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就能塑造大國氣韻,乃至大國氣度、大國氣派、大國氣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領域砥礪奮進,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深化改革,不斷創新創造,文藝形勢出現喜人變化,國家軟實力不斷提升,迎來了中華文化新的輝煌。9月25日,“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辦,其中第四展區就展出了文化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5年來,文化領域成績斐然。截至2016年底,我國文化産業實現增加值30254億元,比2012年增長67.4%,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5.4個百分點。有人讚嘆,當前,我國骨幹文化企業加速發展,“頂天立地”;小微文化企業充滿活力,“鋪天蓋地”。

  “要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隨後,一系列政策、舉措為公共文化服務優質發展保駕護航:2015年,《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正式印發;2017年3月,《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實施……

  在改革推動下,公共文化服務的春天如約而至。從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到農民工享受到了城鎮裏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再到全國市(地)級以上規模較大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不斷完善治理結構,使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的提供由“政府端菜”向“百姓點菜”轉變……這一切無不説明,公共文化服務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公眾需求。

  “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秉持這一原則,以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為代表的文物收藏和展覽機構勇於創新,推出一系列文創産品。“讓文物活起來”,也成了“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最受觀眾喜愛的體驗項目之一。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唯有在保護中合理利用,才能更好地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國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作品,創作出精品才能不辜負這個時代。感奮於時代召喚,文藝工作者堅持“二為”方向、“雙百”“兩創”方針,努力創作出一系列好口碑、高人氣的文藝作品,使文藝事業從“高原”邁向“高峰”,向國人奉獻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一場場隆重的精神盛宴。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誠然,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關係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係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而這正需要在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同時,修煉內功;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的同時,向全世界講好精彩的中國故事。

  於此,我們欣喜地看到,無論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加強,還是外宣旗艦媒體的打造,乃至對外文化貿易的開拓,5年來的成就均可圈可點。中央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關於加強“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為中華軟實力走出去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由人化文,以文化人,文化領域的成就異彩紛呈,不僅讓13億多中國人受益,更讓偉大中國更顯自信、更具大國氣韻。(特約評論員 王石川)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