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在總結“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濟發展成效基礎上,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部署了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任務。
即將過去的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
“五大政策”紮實穩打,推動供給側改革攻堅:穩健的宏觀政策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精準的産業政策為結構性改革方向找到了準確定位;靈活的微觀政策完善了市場環境、激發了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務實的改革政策大力推動了改革落地;托底的社會政策守住了民生底線,發揮著社會保障的穩定器作用。
“五大任務”齊頭並進,供給側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去産能方面,工業轉型升級明顯,企業效益持續好轉。有關部門抓緊落實國務院6號、7號文件,制定出臺配套文件及具體措施,並與省級政府、中央企業簽訂目標責任書。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鋼鐵去産能4500萬噸、煤炭去産能2.5億噸的目標任務均已提前、超額完成。去庫存方面,房地産開發投資企穩,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減少。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9095萬平方米,比10月末減少427萬平方米。去杠桿方面,中央發佈《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提出去杠桿的7種主要途徑。各地樹立底線思維,高度警惕以高杠桿、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金融風險。10月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降成本方面,減稅降費取得初步成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預計全年減稅總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補短板方面,突出重點領域補短板,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2016年調整中央預算內投資近千億元,並先後安排了三批專項建設基金,集中力量加大對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升級改造等補短板重點領域投入。
即將到來的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供給側改革開啟新實踐,中國經濟站上新方位,我國經濟運行中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産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重大結構性失衡,所導致的經濟循環不暢的問題,其解決的根本途徑是深化供給側改革。2017年,我國將繼續深入地把“五大政策”和“五大任務”融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火熱的“四則運算”中,對過剩做減法,對短板做加法,對創新做乘法,對路障做除法。抓住“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消化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這塊硬骨頭,清除企業高杠桿率這個攔路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站在“中國經濟新方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然是不容忽視的重頭戲。雖然主要農産品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但農産品供求結構失衡,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産業結構不合理,産業鏈條延伸不夠,市場競爭力不強,土地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程度低,農村人口大量流失進一步阻礙農業發展。要從根本上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農村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力度,在取得政策支持的條件下,加大科技投入、模式創新等要素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應對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等問題,要細化和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後中國經濟必須打贏的“硬仗”,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2016年,供給側改革攻堅之年,喜見成績;2017年,供給側改革深化之年,久久為功。立足中國經濟的新方位,走在復興之路的關鍵節點,改革仍在路上。(相均泳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産業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房琳潔係人大重陽實習研究員)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