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人文外交:中拉關係的新支柱

國內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2016年11月21日 17:4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中拉青年學術共同體聯合發起人兼負責人 郭存海

人文外交:中拉關係的新支柱

   從11月17日到23日,習近平主席將陸續訪問厄瓜多爾、秘魯和智利三國。這是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裏,習近平主席第三次訪問拉美。縱觀十八大以來中拉關係的發展,可以發現具有明顯的“兩高”特點,即拉美在中國外交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人文交流在中拉關係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事實上,人文外交正是習近平主席此次拉美之行的新亮點。

   習近平主席此次出訪拉美,適逢中拉文化交流年接近尾聲,有兩場外交活動將特別引人矚目:一是同秘魯總統庫欽斯基共同出席在首都利馬舉行的中拉文化交流年閉幕式,一是在智利出席中拉媒體領袖峰會開幕式。而從習近平主席外交活動的選擇可以看出,他不僅是中拉人文外交的倡導者,更是這一思想的積極實踐者。

   早在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巴西期間就提出了舉辦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的倡議,這一倡議得到了當時參加中拉領導人峰會的拉美國家領導人的熱烈響應。而在 2015年中國-拉共體論壇上發佈的《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北京宣言》和《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合作規劃(2015-2019)》,又正式將人文交流納入未來發展中拉全面合作關係的一個支柱,從而使得“人文上互學互鑒”和“政治上真誠互信、經貿上合作共贏”等共同成為構建五位一體的中拉關係新格局的關鍵支撐。

   習近平主席的人文外交思想及其實踐是基於變化中的中國國家現實,與之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要“紮實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2013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從戰略高度重視中外文明對話和文明互鑒,中國外交正出現重大“拐點”,這顯著地體現在“命運共同體”一詞的使用中。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已至少70次提到命運共同體,其“定語”,也從“亞洲”走向“世界”,從“現實世界”走向“虛擬空間” 。但“命運共同”首先要相互了解,因此文明交流互鑒成為發展中拉、中非、中歐乃至中國和世界關係的新指南。

   而拉美正是習近平主席人文外交思想的“實驗田”。2013年他在墨西哥參議院的演講就強調指出,“人文上,中拉要加強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成為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促進的典範。此後的一段時間裏,針對中拉關係未來的發展,他又提出了一系列關於加強中拉人文交流的意見。比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志合者,山海不為遠”都是他最愛引用來闡述中拉人文交流意義的經典句子。同時,他將中國夢與拉美夢相提並論,則體現出一種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思想理念。或許正是源於此,不僅青年漢學家研修班和中外影視研修班等裏有了越來越多的拉美人的身影,而且還有了專門促進中拉人文交流的中拉文明對話機制和中拉思想文化經典互譯工程等。

   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習近平主席即將出席的中拉文化交流年閉幕式並不是結束,而恰恰是中拉人文交流的開始。一如他在厄瓜多爾主流媒體《電訊報》上發表的署名文章《搭建中厄友好合作的新橋》所言,這“新橋”是友好合作之橋。因為在習氏外交哲學中,互聯互通須民心先通,“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 。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