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專家談】習主席的“三個共同”倡議推動世界更美好

國內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2016年09月04日 12: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9月3日下午,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在杭州開幕。習近平主席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習主席的演講,不僅高瞻遠矚,而且十分接地氣,尤其是他向國際社會倡議的“三個共同”更引人關注,這也是中國面對經濟亟待復蘇、自由貿易受阻、老牌霸權仍在、新興國家受壓的原有世界經濟秩序開出的“一味良藥”。

  “三個共同”之首是“共同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習主席的這個倡議,強調了三個邏輯上相互聯絡的觀點。首先,和平、穩定是發展、繁榮的基礎。其次,要獲得和平與穩定,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而必須依靠整個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再者,獲得和平與穩定的方法只能是對話協商、尋求共識,而絕非破壞共識、製造矛盾。熟悉當前國際形勢的網友都能理解,這些“要”與“不要”絕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的放矢,有所指的。習主席的這個倡議,也和2012年他首次提出“自己安全也要讓別人安全”的重要理念一脈相承,這種“共同安全”、“各方共贏”的中國主張,在國際社會贏得了普遍的理解和共識。誠然,只有增強各國“共同安全感”,才能真正體現各方共贏的原則,也才能贏得絕大多數國家的真心擁護。

  “三個共同”之二是“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習主席強調,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國家能與世隔絕,而必鬚髮揚“夥伴精神”,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尤其是“求同存異、聚同化異”,一個“聚”,一個“化”,更令人眼前一亮。如果説,以前中國對外交往所奉行的“求同存異”理念是在“韜光養晦”大戰略背景下的基本準則,那麼在當前中國加速崛起、國際戰略向“奮發有為”轉型的新時代,“聚同化異”則是對“求同存異”的升級和發展,是“求同存異”的2.0版。必須強調的是,“聚同化異”,絕不是説中國強大了就會搞霸權主義,而是中國會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事務,主動的拿出建設性方案,“聚”集志“同”道合的國際友人;同時通過各種確實的行動和誠意來“化異”,讓一時還不太理解、了解中國主張的其他國家慢慢認同、接受、支持我們的倡議。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是對“聚同化異”戰略思想的最佳詮釋。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和合作産生的碩果,中國向世界無聲地傳遞出“一帶一路”的“合作共贏”前景,於是越來越多“異”見國家被不斷轉“化”,紛紛加入到亞投行、匯聚到“一帶一路”上。

  “三個共同”之三是“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習主席用“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一語點破其中要害。如果説,“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亞投行的設立,都是“治事”,那麼由這些“事”所逐步團結起來的國際社會進步、新興力量,以及由這些力量間的共識所推動的世界經濟秩序、規則的變革,便是“治制”的範疇了。人們所期望的更好的世界經濟秩序是怎樣的呢?關鍵詞有四:一是“平等”。“以平等為基礎”,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中應與老牌發達國家“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二是“開放”。要大團結,不搞小集團,要“鼓勵各方積極參與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三是“合作”。“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合作為動力。各國要加強溝通和協調,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四是“共享”。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能一家獨大、贏者通吃,而要利益共享,實現共贏。

  這“三個共同”倡議,既從三個維度勾勒出習近平主席對全球經濟治理的總構想,也是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所開出的“一味良藥”。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旗幟下,崛起的中國有能力、有耐心、有魅力“聚同化異”,團結更多的國際新興、進步力量,化解重重阻力,為重塑一個更加公平、正義、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經濟新秩序貢獻出中國力量,推動世界變得更美好。

  (作者係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