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大家談]TTIP迷航 G20杭州峰會引領全球經濟治理變革

國內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6年09月01日 21:5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西格馬·加布裏爾28日表示,美國與歐盟成員國正在商談中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事實上已失敗”。(8月31日中國網)

  TTIP曾被賦予助美歐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未來實現聯合的使命,美歐雙方均對此寄予厚望,並期待2016年能最終完成談判。可是現在,德國副總理為何又要如此“唱衰”TTIP?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談判推進很艱難,雙方分歧很大,甚至可以説談判陷入了僵局。加布裏爾表示,儘管“沒有人真的承認”,但談判“沒有任何進展”。

  TTIP談判遇阻,有許多因素使然。一方面,英國脫歐,再加上低增長、低通脹與高失業率,令歐洲經濟步履維艱且危機重重。TTIP協議談判中,雙方在消減農産品補貼障礙和高技術保護壁壘障礙、降低剩餘關稅壁壘,以及處理雙方市場內部的監管和國內標準問題上,都存在很大的分歧,要想在這些關於市場準入的敏感議題上達成共識並非易事。另一方面,經濟“寒冬”之時,不少由發達經濟體主導的自由貿易談判並沒有讓多數人在全球化或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受益,分裂主義和利己主義情緒在歐洲有所抬頭。而從美國2016年大選中的“特朗普效應”來看,美國民眾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和新的不滿情緒也是有所抬高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甚至公開指出,TPP和TTIP都是在朝著錯誤的方向邁進。

  此外,美國總統奧巴馬任期即將結束,留給TTIP談判的時間其實並不多,下一任美國總統即使有意願推進後續談判,至少也需要一個磨合期。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美歐雙方的相關談判要想在2017年1月奧巴馬任期結束前達成一致,可以説相當困難。與此同時,歐盟內部在推動新時期全球化問題上也面臨著重重挑戰,TTIP在歐洲遭遇的反對聲音不小。而當前歐盟內部尚未能拿出有力的措施,來紓解社會公眾對於TTIP的諸多焦慮與懷疑。

  為推動全球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2016年的G20峰會將於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行。此次峰會在全球經濟治理領域將會取得什麼成果,備受人們關注。現有的全球經濟治理框架亟待變革,不少人期待,G20杭州峰會的舉行,能夠為尋求更加平衡、互利共贏、包容發展的全球經濟治理注入正能量,尤其是中國推行的理念和方案。

  正如我們所知,G20峰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此次峰會將會對“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産生積極影響。在TTIP難以向前推進的背景下,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更顯活力和實在內涵。要想更主動地參與制定新一輪國際經濟特別是貿易投資規則,中國必須有更積極的作為。開放是中國“十三五”期間的一個重要發展戰略,中國一直在加快改革開放的進程。為促進全球經濟大循環,謀求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戰略,體現了聯動、包容的理念,將助力亞歐經濟一體化。依託“一帶一路”的經濟大循環,區域國家間的供應鏈、産業鏈和價值鏈分工與合作將更加優化;而經濟的互惠和互補,對於構建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利益共同體來説,則是重要的動力源。

  從經濟學的邏輯來看,全球化及自由貿易是建立在比較優勢(或者説利益)法則上的,其最終結果應有利於增進利益共享。“一帶一路”戰略,可以説是全球化浪潮下的“經典”,既考慮到發展中國家整體的發展,也有利於歐洲發達國家整體的發展,是“雙贏”甚至“多贏”的經濟合作,是實現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引領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歷史性機遇。而G20杭州峰會的舉行,將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理念的宣揚及相關項目的落實,並有助於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邁進。從這個角度來看,G20杭州峰會和“一帶一路”戰略正是TTIP和TPP迷航隧道裏引領人們前行的閃亮曙光。(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王振峰)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