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老外談G20】G20峰會:中國經驗 世界共享

國內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16年08月29日 16:2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作者:Kheng Swe Lim (文萊)

  今年中國將主辦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世界領導人9月初會晤之前,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財政和央行副手會議以及高級別籌備會議都舉行了數次,主要關注全球經濟疲軟的問題。

  日本和歐盟已經實行了負利率政策,但是並未啟動經濟增長。中東危機、英國脫歐、歐洲難民問題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都削弱了對全球經濟的信心。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發展階段,集中精力改革國內經濟成為必需。中國經濟的這一特點也影響到對中國市場有依賴的資源型大宗商品生産國。

  全球經濟該如何走出低增長的泥潭呢?本次峰會的主題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希望通過推動創新和聯動讓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找到新的增長途徑。作為峰會的主辦國,中國自身的經驗可以為這些國家找到發展途徑提供線索。

  首先,中國在改善國內互聯方面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中國鐵路、公路和機場設施構成的綜合交通體系讓這個國家緊密聯結起來。中國現在希望利用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走出國境,加強與外部世界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巨大的投資,而中國能夠與其它國際合作方一起為所需國家提供幫助。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能夠幫助南亞和東南亞彌補在基建資金方面的不足。同時,在“一帶一路”計劃中,中國公司也能夠更多參與在歐亞大陸的基礎設施項目。

  其次,中國的創業和創新浪潮正蓬勃發展,特別是在數字經濟方面。阿裏巴巴這傢俬營企業為中國的商業和支付手段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它的總部就位於本次G20峰會的舉辦城市杭州。

  像深圳、廣州和成都這樣的城市都是技術創新企業的中心,這些企業引領著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正是因為這些公司,中國小企業能夠比以前更容易地獲取資金、發展網上業務以及利用基礎設施將貨物發送到全國各地。創業、創新和科技已經大幅提高了中國普通百姓的經濟生活,也給其它有類似需求的國家提供了經驗。

  這些經驗未必適合所有的國家,中國有經驗和資金建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而其它國家可能不具備這些條件。它們的國內環境可能也比不上中國公司所享有的條件,比如人口規模和較低的文盲率。

  然而,基本的道理是相通的。中國發展了硬體設施,並結合發展教育和健康事業等因素構成了經濟發展和就業的基礎。為了釋放新的增長領域,中國現在鼓勵創新創業,特別是在技術方面。

  中國主辦G20峰會符合中國日益積極主動的對外經濟政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一帶一路”計劃説明中國能夠利用其經濟實力在國際舞臺上發揮建設性作用。

  G20峰會也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平臺來展示其作為非西方發展中大國的經濟力量。這也是中國對國際經濟發展問題貢獻自己方案的機會。

  作者是前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中國項目研究分析員, 中國日報網資深評論員。

分享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