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G20“中國方案”助力世界經濟增長

特約評論員張茂榮

  9月4-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11次峰會將在中國杭州舉行。面對持續低迷的世界經濟,中國作為G20主席國開出的“藥方”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這一“中國方案”指明了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將為世界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方案”提出的背景是各國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刺激作用日漸微弱,世界經濟仍低迷不振。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各大央行釋放了巨量流動性,並實行了低利率甚至零利率、負利率政策,主要經濟體實施了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導致政府債臺高築,但仍不能從根本上扭轉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態。

  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再度下調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在報告中,IMF將2016年和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較4月的預測值均下調0.1個百分點,分別調降至3.1%和3.4%;在英國“脫歐”的衝擊下,發達經濟體整體前景有所惡化,2016年增長率被下調0.1個百分點,2017年被下調0.2個百分點。

  “中國方案”注重解決世界經濟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著眼于提高長期增長潛力。

  一是推動創新增長。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今年,中國首次將創新增長作為G20峰會的重點議題,期待以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為契機,從技術、制度、經濟模式等方面推動創新,制定世界經濟創新增長的新藍圖。今年5月召開的G20“創新增長方式”專題會議上,各方強調,G20應致力於挖掘世界經濟創新增長動力,支持中國倡議制定《G20創新增長藍圖》。

  二是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快結構性改革將提升中長期增長潛力,使世界經濟更具創新性、靈活性和韌性。在中國的主導和推動下,今年7月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推進結構性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由增長框架工作組提交的“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獲得批准,其作為一項具有重要指導性的文件必將對未來G20成員結構性改革産生深遠影響;會議還通過了基於結構性改革九大優先領域而制定的一套指導原則,以及旨在監測和評估各國結構性改革進展與挑戰的一套指標體系。

  三是促進國際貿易與投資合作。長期以來,國際貿易與跨國投資是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但國際貿易增速已連續五年低於世界經濟增速,今年國際直接投資則很可能出現大幅下滑。鋻於此,中國正協調G20各成員,加強國際貿易和投資合作,通過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重振這兩個增長引擎。

  “中國方案”是中國發展理念和發展主張的一次重要國際實踐,有利於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長期共榮。

  近年來,中國正以實際行動踐行G20杭州峰會的“中國方案”。中國“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國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産業升級加快,新的增長動能正在集聚。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的貿易與投資合作,將顯著提高沿線國家民生,並有力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可見,主辦G20杭州峰會是中國理念、中國主張的一次重要實踐,不但有利於世界經濟長期增長,也將助推中國落實“十三五”規劃、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作者張茂榮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