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作者:馮俊(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國共産黨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要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論支持和智力供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接連用了五個“面對”、五個“如何”和五個“迫切需要”,對哲學社會科學寄予厚望:“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産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産生思想的時代。”哲學社會科學應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反映時代呼聲,引領時代步伐,發現中國問題,提供中國方案,總結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為治國理政當好參謀和智庫。
治國理政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提供理論指導、立場觀點和思維方法
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和發展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同時,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任務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和總結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哲學社會科學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必須是以中國化的、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這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實踐不斷地從理論上進行總結凝練、提升和昇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系統化、理論化。
共産黨治國理政首先要解決立場觀點、為什麼人的問題,領導者要始終牢記是為誰服務、為誰理政,必須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必須清楚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治國理政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為根本價值取向。因此,哲學社會科學要研究和弘揚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維護和增進人民的權力和利益。
哲學社會科學要為治國理政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治國理政的總開關,是每一位執政者應該掌握的看家本領和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倡導廣大幹部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學會系統思維、戰略思維、歷史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思維方法,學會調查研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兩點論和重點論、十個指頭彈鋼琴和統籌兼顧等工作方法,這些都需要哲學社會科學來深入研究和推廣普及。
治國理政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把握時代脈搏、世界大勢和中國國情
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創新需要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時代提出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治國理政首先就需要認清我們是在什麼環境下執政,人類面臨的問題是什麼,中國面臨的問題是什麼,世界的大潮大勢是朝哪個方向發展,需要認清歷史方位,辨認前進方向,掌握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風雲際會,國家領土主權問題,國際事務爭議問題,能源資源爭奪問題,科技和經濟的人才、信息爭搶問題,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反恐和國家安全問題,意識形態的滲透和文化霸權問題等,都涉及政治學、經濟學、金融學、社會學、國際法學、民族宗教理論等哲學社會科學眾多學科以及自然科學許多門類的深入研究和跨學科的合作研究。
當今中國仍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力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社會主要矛盾,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雖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還很多,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中國經濟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如何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新常態,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對於中國國情的這些認識、思考和對策既是哲學社會科學以往研究取得的成果,同時還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對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發展趨勢作出更為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判斷。
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和治國理政的主體,正經受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正面臨著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如何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如何從嚴治黨,從而保證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這也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從黨史、黨建、經濟、法律、歷史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提供中國共産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的方略。
治國理政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中國問題、總結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説:“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落到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來,落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上來。”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給治國理政和哲學社會科學都提出了許多重大而緊迫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從哲學社會科學自身發展需要和治國理政的需要來看,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需要關注中國現實,提出中國問題,不僅要提供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還要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我們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困難新問題,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言,發展起來後和未發展起來相比不是問題少了而是問題更多、更為複雜了。如何破解這些難題,既要提出問題,還要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些既是治國理政的當務之急,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緊迫的課題。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説,“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建設一批國家急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重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對於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所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和突出矛盾問題,對於國家中長期發展的戰略性前瞻性前沿性的問題,對於黨情政情社情中反映出來的緊迫問題,哲學社會科學都要加緊研究、重點研究或全力研究。這些研究既能助力治國理政,也能促進理論創新。
改革開放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0多年,中國的實踐和探索有許多經驗值得總結,例如中國的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建設、扶貧脫貧問題、救災減災和災後重建問題,還有共産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協商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黨的法規和制度建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等,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外國政黨都覺得中國的經驗可學可用,但是這些中國經驗還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地總結提煉。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和制度要以國際上聽得懂的話語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發好中國聲音。“要善於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要改變有理説不出、説了傳不開的局面,打破西方的話語霸權,要讓世界接受中國話語、習慣中國話語,使中國話語成為世界話語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治國理政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助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重點在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的建設,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的建設,這些就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任務和努力的方向。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治國理政取得了新成就,進入了新階段,推向了新境界。下一階段,要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任務,仍然要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來進行。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和生態文明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的建設,促進國家治理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
在加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通過“十三五”時期的目標規劃、頂層設計、統籌部署、協調推進,穩步有序地完成各項任務,確保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要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破除不適應或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突出的體制機制障礙;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要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制度體系,完善各種具體的制度安排和各種規章、規範和規矩,學會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國家;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進程中,要把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依規管黨結合起來,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結合起來,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的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充分肯定了哲學社會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對於治國理政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治國理政和國家治理也必將書寫出更新更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