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網評】農村電商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央視網評論員李雪菲

長期以來,“買難賣難”是困擾農民的老大難問題。伴隨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電商成為推動創新農産品交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明確了“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重在産業興旺。依託電商這種新業態,拓寬了農産品銷售流通渠道,推動了農村産業興旺。同時,借助電子商務産業的全新驅動力,推進當地農業産業向現代化轉型,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暴發的一場疫情,給農産品的流通和銷售帶來極大影響,多地出現了農産品滯銷的困境。但依託互聯網銷售渠道,很多地方化危為機,當地領導幹部化身“網紅主播”,通過線上銷售,讓農産品搭上了電子商務的快車。

疫情暴發以來,農業農村部組織阿裏、拼多多、京東、蘇寧、一畝田等電商企業開展愛心助農活動,推出了流量支持、優惠貸款和運費補貼等各項促銷措施,助力賣難農産品快速銷售。截至4月17日,各大電商平臺累計銷售湖北農産品79.6萬噸,撮合線上交易達到1280萬次。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從短視頻到直播帶貨的模式,也打造了一批鄉村網紅,賣爆了農産品的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了新農村。

在農村電商迅猛發展的同時,仍面臨一些發展瓶頸亟待破解。

農村電商人才匱乏。電商的持續發展需要人才的持續輸入。外地人才引進難,本地人才留不住,懂電商的不熟悉農村,熟悉農村的不懂電商。這樣的現狀制約著農村電商進一步發展。鋻於此,可以通過制定針對性的優惠政策吸引、留住人才;電商企業也可以主動參與到電商人才培育體系,形成人才培養、輸送、就業一體化鏈條。由此,吸引更多返鄉青年加入農村電商、引導農業主體圍繞電商幹事創業。

配套服務體系建設滯後。《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顯示,中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僅為38.4%,且仍有5%的貧困村沒有通網。另外,由於地區位置、鄉村道路建設等客觀原因所限,部分地區物流在可達性和實效性上存在較大問題。這需要地方政府及時整合網絡、交通等各方資源進行補缺,夯實設施載體,為電商興農消除基礎設施瓶頸。

市場競爭同質化嚴重。甚至出現了農産品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從根源來看,造成這種情況是因為産品標準的無序化導致的。要改善這種狀況,需要加快建立農産品質量檢測、溯源、售後等環節的相應標準;通過推進農産品深加工提升商品的品牌價值;探索農村電商銷售新模式,依託大數據和供應鏈體系,整合地方産品和其他資源,推動電商與特色農業、鄉村旅遊、民俗文化等地方優勢産業有機融合,打造特色産業、培育支柱財源。

推動脫貧致富,推進鄉村振興,要抓住現在電商發展紅利。相信隨著政策就位、市場成熟、數字技術發展以及大量人才的返鄉,農村電商將迎來“黃金時代”。就如習近平總書記4月20日在陜西省考察期間所説的——“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産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央視網評論員 李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