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今年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線下活動無法舉辦。不過,很多地方開展了“雲閱讀”活動,掀起一波閱讀新風尚。
據第十七次全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保持增長勢頭,各類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均有所增長。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上升了3.1個百分點。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時間變得碎片化,人們刷手機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這也讓很多人難以捧讀一本紙質書。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數字化閱讀成為主流。
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成年國民網上活動以閱讀新聞、社交和觀看視頻為主,娛樂化和碎片化特徵明顯,深度圖書閱讀行為的佔比偏低。
智慧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讓知識的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碎片化的知識獲取更是成為很多人的首選。比起深度閱讀,這些淺閱讀花費時間更短,而且內容往往充滿吸引力,刺激人們進行閱讀。
不可否認,淺閱讀確實可以讓人利用起零碎的時間,相比紙質書,它的閱讀成本也更低。但因為是碎片化的獲取知識,帶來海量信息的同時也導致了知識來源的隨意性。而且,這樣的信息獲取方式會讓我們形成閱讀惰性,不願進行主動的學習和思考。非系統性的知識獲取也會損害原有的邏輯體系。
有深度的內容雖然一時讀起來“燒腦”,卻可以通過文字與自己的靈魂進行對話,為個人成長提供養料。碎片化的閱讀雖然看上去很美,卻容易讓自己成為碎片化信息的奴隸,對自身成長不利。
讀書,本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在書海中,不僅有詩和遠方,還有“吾日三省吾身”。讀書不是一下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可以修身養德,更能激發建設文化強國的蓬勃力量。深度閱讀像是一道主菜,用來裹腹再合適不過;碎片化閱讀則像餐後甜品,用來調劑生活,但不能過分沉迷。面對紛繁複雜的信息,我們應該學會平衡深度閱讀與淺閱讀的關係。
不管是怎樣的閱讀,我們都要從深度、厚度、暖度的維度,去品味文字的力量。由此可見,真正要推進全民閱讀,仍然任重道遠。世界讀書日為閱讀增加了儀式感,但閱讀更應該成為常態。通過閱讀,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會不同,通過閱讀,我們不再孤讀。讓閱讀不只有“孤讀”,用閱讀點亮夢想,讓書籍滋潤人生,讓全民閱讀照亮書香社會。(央視網評論員 李雪菲)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