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六方面舉措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包括實行網絡遊戲賬號實名註冊制度、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遊戲時段時長以及規範網絡遊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等,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護航。
新聞出版總署專門發文遏制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可謂用心良苦。長期以來,網絡遊戲被視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未成年網民中,玩遊戲的比例佔64.2%。也就是説,有一半以上的未成年人玩網絡遊戲,觸遊比例不可謂不高。而青少年一旦沉迷網絡遊戲,不僅耽誤學業、影響前途,更可能危害身心健康,危及健全人格的形成,甚至對其一生都會造成不利影響。
基於此,防範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在任何時候都不該放鬆。《通知》提出的幾項措施均不乏針對性。比如,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遊戲時段時長。規定網絡遊戲企業每日22時到次日8時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法定節假日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5小時;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遊戲時段時長。規定網絡遊戲企業每日22時到次日8時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
《通知》提出的六項措施不可謂不細,監管意圖也足夠明顯,如果執行得力,相信會在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方面取得明顯效果。更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何確保各方對這些措施無縫執行。
首先要看到,這是一份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通知》,從其文件效力來看,這只是一份引導性文件,不具有強制性;而在執行層面,國家新聞出版署也沒有具體的執法權,需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教育行政部門以及網信部門的大力配合。所以,《通知》要想達到有效治理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目的,需要各方高效聯動配合。
其次就實際情況而言,此次《通知》中除了新提及的“探索實施適齡提示制度”,其他幾項措施,此前都出現在政策層的設計中。而一些大的網絡遊戲提供商也都已出臺相關的實名認證與防沉迷系統,對未成年人的上網身份識別以及上網時長都做了限制。比如騰訊去年規定,13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首次登陸游戲需要父母確認,否則無法進入遊戲;用戶進入遊戲後要按照現行規定,一天玩遊戲不能超過一小時。但是,眼下仍有報道顯示,不少未成年人會利用家長賬號或者網上購買的賬號輕易突破防線,所謂的實名認證與防沉迷系統形同擺設。所以,如何盯緊未成年人觸網末梢,仍面臨比紙面推演更複雜的考驗。
為防止未成年人暗度陳倉,有人提及,不妨在遊戲領域引入人臉識別機制,用戶在註冊時錄入人臉數據,每次登錄也都需進行人臉識別。這從技術端為防止未成年人沉溺網絡遊戲提供了新思路,不過,也引發了對未成年人隱私保護的擔憂。此種手段到底適不適用未成年人網絡遊戲治理,還需更審慎的考量。
總而言之,未成年人網絡遊戲治理是一個複雜且關涉社會多方面倫理的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如何摸索出一個共建共治的未成年人沉迷遊戲治理系統,還需集思廣益。當然,當務之急還是要將眼下這份《通知》提出的六項措施嚴格執行落地。(特約評論員 漢卿)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