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童年一旦失去,就不會再擁有。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有些家長卻從來不在乎。
三歲的孩子,該是什麼樣呢?在公園裏打滑梯挖沙子,在房間裏扔得玩具滿地,吃飯會弄得滿臉飯粒,在墻上畫滿佩奇......三歲的娃娃本就不懂事,在不懂事的年紀做著不該做的“工作”,學會察言觀色,稚嫩的臉硬是撐出懂事的表情,這樣的反差一點也不“萌”,只會讓人倍感心疼。
日前,三歲童模妞妞拍照時被親媽飛踹的視頻,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留言指責:“不配做媽媽”“靠孩子掙錢的窩囊廢”“這就是虐童”......儘管妞妞媽已經發佈微博進行道歉,但並沒有得到網友的原諒,甚至有合作過的童裝商家曝出妞妞“接單很多”“經常高強度工作”“這位母親打孩子的情況經常發生”。現在事實還未完全清楚,但妞妞媽這一腳實錘飛踹,踹開無數父母扭曲的三觀,引起公眾對“童模現象”的空前關切。
在百度上搜“童模”二字,搜索結果前三頁幾乎全是童模公司的廣告,偶爾夾雜著幾篇文章,便是對童模這個“行業”的拷問。可見,一方面,搜索結果中廣告的分量比醫療廣告都不知多到哪去,説明這個“行業”的市場之大和火爆程度;另一方面,“賺錢”“走穴”“補課”這些關鍵詞讓人不禁替這些孩子感到辛酸,更讓人對這一行業暗涌著的危害深深擔憂。
如果説家長偶爾讓孩子當童模只是出於好玩而沒有明確動機,那麼之後在金錢和虛榮心的誘惑之下讓孩子走上“職業”之路,則是全面開啟了孩子童年的瓦解模式:當別的孩子在圖書館看童話書的時候,童模們在苦練走步;當別的孩子在幼兒園做遊戲的時候,童模們在鏡頭前稚嫩地凹著造型;當別的孩子在踢球的時候,童模們帶著雕飾過的微笑正準備走向T臺;當別的孩子聽著歌聲入眠的時候,童模們或許還沒收工......也許,按照家長們的説法,“主要為了讓孩子們見世面”“多鍛鍊鍛鍊沒有壞處”“掙了錢以後出國留學”......詩和遠方就在那裏等著你,只要你當童模。託詞不堪一擊,不過是家長喪心病狂的逐利之心,用孩子的童年為自己的茍且買單——“小小肩膀扛起一個家”。
在各種有關童模的報道中可以發現,童模的家長往往是沒有正式工作的。他們紛紛當起了孩子的“職業經紀人”,安排各種培訓、走穴、廣告活動、拍片活動,幾乎把每天都排得滿滿的,甚至有的家長不讓孩子上幼兒園、上學經常請假,只為每天遊走于各種秀場片場去實現甚至超越平均“日薪”4000元的目標。有的家長或許內心尚有隱隱的愧疚,出於自我麻痹和自我安慰,總會安排孩子工作之餘,“抓住每個空閒的時間”,請最好的老師補課,孩子掙錢辛苦,所以用錢彌補嘛!
缺覺,長期吃外賣盒飯,身體上的超負荷,不知有沒有甲醛超標的一套套新衣服,不能理解要求而被粗暴規訓......孩子們不懂為何要努力工作,只懂得用所謂聽話去迎合成年人的邏輯“多接單,媽媽會笑”;更幼小的孩子甚至不懂自己在做什麼,怎麼做才是對的,就像視頻中的妞妞,媽媽的那一腳飛踹究竟因為什麼,她自己都不懂。肉體上的痛揉一揉就好了,心靈上的傷卻一層一層在結痂。
紀伯倫的《論孩子》裏寫道,“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如果弓在搖擺,箭必將迷失。幼小的心靈需要呵護,童年更是道德觀價值觀培養的關鍵階段,如果不顧孩子的意願,犧牲孩子的童年,剝奪孩子的快樂,一味追求“成名”“賺錢”,在商業氛圍的包裹之下,在追名逐利的父母熏陶之下,在成人規則的暴力干預之下,孩子很難不形成“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很難不形成與年齡不符的成熟。
任何人的思想和意願都應該被尊重,包括孩子。給孩子一個應該擁有的童年,父母責無旁貸。童真不可以被標價,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做“中間商”,用別人的童年去“賺差價”。(央視網評論員 華笙)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