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智慧手錶成為考核“監工”

央視網評論員李雪菲

  近日有媒體報道,南京河西區域的環衛工人配發了一款“加油”手錶。當地“智慧環衛”綜合調度監控指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如果環衛工人在一個地方保持靜止超20分鐘,屬違規停留,系統會自動報警。在上班時間脫離工作區域,系統也會生成數據。這些數據會被發送到各個分公司,由後者對“違規”人員進行處罰。當然,這塊手錶還有緊急求救功能。如果環衛工人在工作過程中出現人身危險,可以一鍵求助,在第一時間獲得救助。據最新消息,目前管理公司稱從人性化角度考慮,已經取消了手錶的“加油”功能。

  

  智慧改變生活。不過,這樣一款智慧産品的應用在網上卻引發網友紛紛吐槽。對於這一智慧産品,為什麼網友的反應如此一致?一名網友的話或許可以代表廣大網友的心聲:“環衛叔叔阿姨都這麼辛苦地早起,為我們的家保持乾淨,他們工資少,很辛苦。你説按照你們的角度思考是防止一些人偷懶,這是沒有錯的,但是你們的出發點可能有所欠缺。因為我們可以完全通過其他方式來檢驗,而‘監視器’真的是糟糕透了。”網友們對“加油”手錶最大的反應是情感上的不認同。城市的整潔更多依靠的是環衛工人的責任心,如果僅靠“加油”手錶這樣的“監視”手段,對於環衛工人來説未免缺乏起碼的尊重與關懷,顯得這樣的管理有些“冷冰冰”。

  智慧産品的研發初衷是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此款智慧手錶的應用並沒有為環衛工人提供更多便利,反而更多地成為了管理者的一種考核工具,更像是一種“監視”手段。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工種,不管有沒有這樣的“監視”手段,努力的人依舊會努力,如果想逃避“監視”,個別人依然可以想出辦法。就此次事件來説,如果環衛工人轄區內的衛生已經打掃乾淨,是否還有必要為了不被處罰而不停巡視?管理者現在的做法是否反而會促使出工不出力的情況發生?

  現在,雖然管理公司已回應攝像頭不會抓拍也不會儲存,環衛工人的誤解是出於推行系統時相關人員説了一些過頭的話,目的是為了讓環衛工人在工作時更認真。但是,這樣的澄清為什麼發生在輿情擴散後,而不是選擇在下發“加油”手環之時就告知環衛工人實情?為什麼在接受採訪時,當地“智慧環衛”綜合調度監控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提到了保潔員考核“三方面”的監管?如果此次事件不是如此發酵,管理公司是不是一直也不會出面解釋?

  當然,我們應該肯定管理公司在輿情擴散後主動出面回應,但“人性化”的管理應以嚴格硬性的管理制度為前提,與其用一些過頭的話鞭策員工,不如放下身段多傾聽員工的意見和建議。

  科技創造未來。但是如何讓技術更好地融入生活,如何帶給人們城市的溫暖,這才應該是管理者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央視網評論員 李雪菲)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