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好好的路,走著走著就塌了,這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可偏偏就發生了。11月11日,甘肅蘭州一處人行道突然塌陷,一名路過女子掉入深坑瞬間被吞沒。隨後被救出送醫,傷者被確定為肋骨骨折。塌陷原因還將進一步確認,可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蘭州已發生大大小小16起路面塌陷事故。僅2016年就發生過19次地面塌陷,且事發路段剛處理完,塌陷事故又在附近路段發生。
女子跌落瞬間
近年來,城市道路發生塌陷事故並不少見,但是像蘭州這樣常年多次發生道路塌陷傷人事故的卻不多見。一座城市如此頻繁地發生此類事故,不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造成了嚴重傷害,而且會給民眾出行帶來極大的心理陰影。試想,一個人隨時有可能消失在塌陷的地洞裏,腳下的路説不定何時就會塌下去,誰還能安心出行?
對蘭州經常發生塌陷事故的原因,近年來最常見的是三大觀點,一是土質説,即蘭州市區地處濕陷性黃土地區,當土受水浸濕,土質結構會迅速破壞,導致形成陷穴和空洞;二是管道説,即蘭州市地下給排水管網大多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不少管道老化嚴重,一旦漏水會造成土壤稀釋,造成路面塌陷;三是工程説,即由於軌道交通、建築工程、管道改造等各類工程對地基結構、地下水文等造成的擾動,導致路面塌陷。但是否存在偷工減料或者工程質量問題,公開報道中提到的並不多。
2016年,蘭州出臺了《城區道路地質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辦法》,並購置了兩套頂級三維探地雷達系統。有媒體報道稱,其中一台價格達到300萬元,號稱“每小時能跑40公里”、“1公里幾分鐘就可以探測完”,“誤差只有5公分”,甚至2016年年底就能“完成全市重要主次幹道的檢測”。同時,城市地下管道改造也在進行中,但顯然截止目前收效甚微:城市道路依然塌陷,傷人事故依然發生。試問,此次傷人事故究竟是何原因?蘭州不是年輕的城市,土質常年如此,相關部門和單位是否嚴格按照濕陷性黃土地區路基施工技術規範施工作業?當時高價購入的儀器是否物盡其用並起到減少事故發生的作用?市政公用管線産權單位是否落實了地下管線巡護和隱患排查制度?究竟還有沒有辦法徹底根治路面塌陷問題保障百姓出行安全?這些都需要有關部門認真核查後給市民一個明確回應。
城市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應該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可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一些城市管理滯後的問題越發明顯,城市路面塌陷就是其中一個現象級問題。路面塌陷傷人事故在全國都有發生,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從年初到現在,已經發生了幾十起因路面塌陷而造成的事故,造成十多人死傷。究其原因是一些城市發展“只重地面,不重地下”,防範意識薄弱,特別是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政出多門,錯從複雜,規劃、建設、管理各自為營,埋下了許多隱患。而在發現問題後,又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沒有整體和長效的解決方案,導致路面塌陷問題難以根治。
要從根本上解決塌陷事故的發生,必須建立長效機制,防微杜漸,不僅要使用精密儀器經常給道路做“體檢”,而且要加大對施工責任單位和個人的追究力度,實行“負責到底”、“追查到底”的追究制度,才能避免此類事故一再發生,讓道路不再成為“城市殺手”,讓百姓出行不再“步步驚心”。(央視網評論員 雷歌平)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