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一帶一路”建設成就超出預期

特約專家江楓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期間,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此後並稱為“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國際社會給予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持,涉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大批“五通”項目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成就超出預期。

  一是各方政策協調不斷加強。促進相關各國和國際組織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對接”,進而凝聚實現共同發展的巨大合力,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目標。過去5年來,中國已經與近9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為了確保協議有效落實,中國還與匈牙利、波蘭、老撾等國政府建立專門工作機制,共同採取行動。“一帶一路”多次被寫入聯合國大會決議,中國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機構,圍繞減貧、醫療健康等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

  二是設施聯通網絡初步成型。“要想富、先修路;要共富,路連路”。完善基礎設施是發展各國經濟、促進各方合作的前提條件。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為骨架,“一帶一路”建設順利推進。中巴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逐步從規劃變為現實。中國—老撾鐵路、匈牙利—塞爾維亞鐵路等開工建設,東非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等建成並實現良好運營。蒙古烏蘭巴托至賀西格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等改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內基礎設施的項目順利推進,並産生積極的社會效益。

  三是沿線産業合作日益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不僅要促進基礎設施建設,還要大力推動沿線國家的産業發展,促進投資、聚合産業、帶動就業,深化實體經濟合作。過去幾年,中國針對“一帶一路”夥伴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為東道國創造了超過10億美元的稅收,提供了超過20萬個就業崗位。為了推動中東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中國還設立150億美元的工業化專項貸款,並同阿聯酋、卡塔爾設立共計200億美元的共同投資基金。

  四是融資渠道不斷拓展。過去幾年來,為打通融資這一關鍵環節,中國與相關各方增進合作、多措並舉,降低融資成本、創新融資方式,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一方面,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對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項目、俄羅斯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迪拜清潔燃煤電站項目等給予融資支持;另一方面,中國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大力推動該機構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深入合作,為斯裏蘭卡、塔吉克斯坦等國項目提供聯合融資。

  五是人文領域交流精彩紛呈。“以利相交,利盡則散”,“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對於“一帶一路”建設而言,民心相通既是手段也是目標。過去幾年來,“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推進“硬性基礎設施”的完善,也日益注重加強“軟性基礎設施”建設,在教育、醫療、環保、科技、文化等方面加大投入,積極構築民心相通之橋。中國政府設立絲綢之路獎學金,為沿線國家培養人才,舉辦“一帶一路”主題書展、電影節、文化日等活動,在沿線國家實施100個“幸福家園”、100個“愛心助困”、100個“康復助醫”等項目,推動生態環保合作體系等建設,支持沿線國家的綠色發展。

  總之,過去5年,“一帶一路”合作實現良好開局,已經逐步由願景變為行動,從構想變為現實。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者,中國希望推動本國發展機遇與世界發展機遇的“相互轉化”,與其他國家共同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從“願景圖”到“路線圖”再到“施工圖”、“樣板間”,“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體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日益增強的議程設置、倡議實施、力量動員、網絡構建能力。在迎來“一帶一路”倡議5週年之際,要進一步堅定信心、補足短板、增強協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行穩致遠。(作者江楓係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