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35元的盒飯拿到手,姐不淡定了,這是什麼東西做的盒飯?盒飯的保質期長達半年!而且是標明在常溫下保質期可達六個月,誰都知道這種有米飯、肉等熟食的盒飯,只有在真空、低溫等條件下才能保存這麼長時間。
火車上如果不提供熱水或者醫療服務,可以去投訴或者告他們,但是火車上不賣方便麵就不是他們的錯了,乘客完全可以自備糧食,配餐只不過是鐵路方面的一個增值服務而不是義務。
08年雪災,我乘坐的火車被困在長沙,周圍一片荒涼,當時火車上只剩下米飯了,列車員賣二十塊一碗白米飯,最後激怒了乘客,一大群人把餐車砸得西巴爛,最後列車長向我們道歉,並免費給我們發白米飯。當盒飯賣不掉時,幾十元的盒飯降價也賣。
火車上的盒飯引網友大吐槽
“您好,要一份10元的盒飯。” “木有10元的盒飯。” “那就15元的吧。” “15元的也木有了。” “20元的面有嗎?” “木有。” “那就30元的。” “也木有,現在只有40元的盒飯。” “哦,那我還是回家吃一碗魚丸粗面吧。”
火車餐廳寧肯空著,也不允許不點餐的乘客乘坐,而且要坐下吃飯,還有最低消費的哦。這與在汽車上遇到劫匪有什麼不同啊:要麼把錢交出來,要麼從窗口扔出去。
火車是坐地起價,只要搬上了火車,絕大多數商品價格總會比外面高出幾成,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擺在旅客面前的選擇只有三個:要麼忍氣吞聲接受這種低質高價的服務,要麼按捺住自己的消費慾望,要麼不怕進出站麻煩提前做好採購準備工作。更主要的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漲價,旅客連用腳投票的權利都沒有,因為國內火車營運業務獨此一家。退一步講,即便鐵道部的這個通知確有干預盒飯價格之意,那也得認真關注並反思:火車上的盒飯以及其他商品價格到底是怎樣確定的?如果鐵路系統依然堅持自説自話的定價機制,價格想定多少就定多少,那麼就算是有了15元的盒飯,也不過是一次道德自覺的調整,而與民意並無關聯。鐵路經營是獨家買賣,但越是這種現狀,越有制衡壟斷的必要,特別是建立起聽證等方便公眾廣泛參與的博弈機制,才能把其利潤限制在可控的合理範圍之內。
有幾個道理無需贅言:一是坐火車的未必都是“多金一族”,火車上售賣的米飯或礦泉水,不像奢侈品商店的“當季新品”,價高的邏輯恐怕只能算是“獨此一家”;二是火車公益屬性路人皆知,從權利義務層面説,為全民提供基本餐飲服務是職責、而不是額外的福利。2元以下礦泉水、15元以下盒飯——此般“苛刻”的售賣要求,對於那些披星戴月的小販來説,該是多麼幸福的市場啊。一瓶普通礦泉水多少錢、一盒普通快餐成本幾何,這不算什麼商業秘密。此般要求,不過就像對老師説不能向家長索要財物、對醫生説拿手術刀不能草菅人命——基本責任而已,對民眾算不上特殊福利。在火車上,盒飯就是壟斷商品,價格與品質都當納入有效監管,乘客不能要求鐵道部拿盒飯“獻愛心”,相關部門也不應繼續暴利經營。賣好火車上的盒飯,價格顯然不是問題的關鍵。
這些年,火車的硬體設施有了很大改善,速度也越來越快,按説服務水平也應該同步提高。但令人失望的是,諸如盒飯質次價高、供應斷檔等問題並沒有伴隨硬體和速度的提升得到根本改善。照理,製作價廉物美的快餐盒飯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至少比火車提速簡單得多。而且餐飲行業早已競爭充分、發育成熟,方便快捷、價錢公道、味道可口的快餐品牌數不勝數。無論是“鐵老大”親自操刀,還是請行家裏手代勞,讓列車上的快餐盒飯變個樣子並不是什麼難事。台灣地區的鐵路快餐盒飯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價錢便宜,不僅在鐵路上賣得火,連鎖店還開到了各個城市,被上班族熱捧;在日本,坐著火車一邊看窗外的風景,一邊品嘗各地風味不同的鐵路盒飯,已成為一種時尚,甚至還形成了一種地區文化,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