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十一五”期間,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我們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之路,為推動世界發展進步作出積極貢獻,展現出負責人大國的良好形象。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一個充滿活力、更加開放、敢於擔當的中國,既有利於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也有利於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近日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再次提出了中國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北京的學者指出,儘管個別西方媒體鼓噪説,中國的政策引起一些國家不安。實際情況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不會改變。
當中國日漸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參與者與倡導者,當中國成為人們談論世界時繞不過去的一個詞彙,中國如何與世界相處,開始成為一個流行的話題。
2010年10月1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由於中國日益融入國際社會,國內與國際兩個大局日益緊密互動,新時期的中國對外工作呈現全方位、多領域、“大外交”的蓬勃發展勢頭,《建議》涉及到了未來五年的中國對外工作,相關闡述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的世博會,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註冊類世博會,突破7000萬人次、史上參觀人數最多的世博會,出席高規格嘉賓眾多的世博會……上海世博會無論在世博史、2010年中國外交上都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跡,此間專家表示,它書寫了中國外交“新局”,是對外展示最真實生動中國的範例,是一個國家表情的自然流露。
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即將落下帷幕。這次世博會創下了許多“第一”,它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嶄新理念,在拓展公共外交方面也是一次難能可貴的嘗試。
全球性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中國將繼續加強同亞洲國家的相互協調與合作,共同努力推動全球性問題的解決,造福全人類,同時也維護和促進亞洲國家的共同利益。
2010年版《中國外交》白皮書26日在此間舉行首髮式,正式面向全球公開發行。新版白皮書全面盤點2009年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中,中國外交的精彩表現,並首次提出“安全外交”概念。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也面臨著許多挑戰。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裏為世界和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009年,國際局勢風起雲涌。在世界加速進入體系大變革、格局大調整的新階段,中國外交迎難而上,化解挑戰,開拓進取,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又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
“多邊峰會外交成果豐碩,在國家總體外交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外交部長楊潔篪近日在回顧2009年中國外交時如此評價。
中國竭盡全力拓展外交的動因有許多,比如增進國家的軟實力或巧實力、國家邊際安全、地緣政治的需要、大國之間的角力等等,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經濟。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盤點2009年的中國外交。文章説,2009年中國外交自始至終高潮迭起。
2009年的外交工作可以用幾句話來概括,就是以應對金融危機為主線,以多邊峰會為重要平臺,以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為動力,大力統籌國別和領域外交,各項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盤點了二00九年中國外交的四大關鍵詞,指出這一年中國聲音與力量實現了穩定提升,是中國繼續履行負責任大國義務併發揮建設性作用、得到國內外更多積極評價的一年。
從年初的冰凍雨雪災害,到隨後的汶川特大地震,再到北京奧運會的榮耀輝煌,及至歲末年尾的世界金融危機衝擊,中國度過了波瀾壯闊的一年。中國正以更加自信、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重要的國際事務中;在涉及到自己的核心利益時,中國更加“以我為主”,表現得更加果斷。通過這樣“有所作為”的外交工作,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致力於構建附有中國印記的世界秩序。
美國《僑報》12月29日發表社論《2008年:“危機外交”凸顯中國智慧》指出,2008年亮麗的外交成績單已凸顯中國傳統智慧的現代生命力。求和合,求變通,重民本,中國正以獨具特色的路徑,擁抱全人類認同的價值,在外交舞臺揮灑千年文明古國的開放和自信。
在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更要著眼本地區來共同應對危機。中國一直堅持睦鄰、善鄰、富鄰政策,現在應該在區域經濟合作面前,進一步推動實質性合作。
著名軍事戰略問題專家彭光謙少將點評2008年中國軍事外交領域成就。2008年軍事外交是非常活躍的一年,具有開放、務實、自信的特點,至少有七個“第一次”。
去年這一年對中國來講,是不平凡的一年,對中國外交來講同樣如此。去年這一年對中國的外交來講,可以講是“闖關之年”、“開拓之年”、“豐收之年”。
楊潔篪表示,2008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作用、影響顯著提高,併為世界和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上作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報告指出,“我們主張,各國人民攜手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2007年的世界仍處於大變動、大調整時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變革的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外交展示出了與時俱進的積極態勢。
自年初東盟峰會開始,中國展開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首腦外交、經濟外交、民間外交、文化外交及環境外交。朝核問題、伊核問題、達爾富爾危機、中東和會、氣候變化會議……在紛繁複雜的地區和國際舞臺上,處處可見中國的活躍身姿。
《人民日報》刊登中國外長楊潔篪的專訪,談2007中國外交。楊潔篪在談到中國在多邊領域的成果時表示,一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訂,努力推動解決熱點問題,妥善應對了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維護了國家利益,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
2006年是中國全球外交戰略結出碩果的一年,給人留下“風調雨順”的整體印象。但是“豬年”春節前後,批評中國的聲音已開始冒起。 不管這些説法在中國人眼裏看來多麼滑稽,但對中國外交的進一步拓展無疑是障礙,如同足球場上的前鋒,你跑得快、踢得猛,必然遭遇圍堵。如果説去年是中國外交的開局年,那麼今年就是“登山年”。
從年初東盟峰會開始,中國展開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多邊外交、元首外交、經濟外交、文化外交,甚至環境外交。在世界外交舞臺上,中國作為一個為世界和平、發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大國形象已日漸清晰。
200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縱觀中國外交,堪稱碩果纍纍,舉世矚目。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報道援引了趙昌會的看法,並表示,11月初的北京仿佛是個小聯合國,48個非洲國家齊聚開會,中非關係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在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海外版》上撰文指出,2006年是中國政府實踐和諧世界外交政策的第一年。
台灣聯合報的評論文章指出,已進入外交熱季的中國(大陸)外交大戲連臺,國際活動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大。
《瞭望》週刊報道説,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2006年,中國外交以“和諧世界”為指導思想,外交力度、外交佈局和外交成就均提升到新高度,以和為先的外交理念凸顯。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刊發評論文章指出,今年各國元首訪華“絡繹于途”,“中國的大國地位得到全球確認”。從中國極為頻繁的外交活動裏,中國的關鍵角色也盡顯無遺。
2006年的中國外交場面宏大,高潮迭起。按照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的説法,今年中國外交“是個大豐收年”。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載評論指,2006年是中國外交大邁進的一年。中國成了整個世界外交舞臺上最為耀眼的角色,中國外交在捍衛國家利益,促進國際合作與維護世界和平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