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是我國第二個“全國交通安全日”。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聯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共同發起大型宣傳活動《平安行• 2013》。
《平安行• 2013》將拋出機動車違章、大貨車超載超速、非機動車以及道路參與者的交通陋習等百姓關心的重磅難題,交通部、公安部、教育部、中央文明辦、安監總局等部門的主管領導,將直面問題,現場答疑。問題求真、答案求實,尖銳碰撞與權威發佈,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節目現場,5位不同崗位的一線民警、交通指揮第一線的母女、為村民解決交通難題的“嘮叨哥”、10年零事故的危險品運輸企業等普通交通參與者的故事,構成節目的主色調,展示真善美,傳遞“摒棄交通陋習,安全文明出行”的正能量。
《平安行• 2013》于12月2日晚8點07分在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播出、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10點37分重播。
有人説,是不是可以加大對行人闖紅燈的處罰呢?單從後果角度著手,行人闖個紅燈,能罰到什麼程度?再者説,處罰就得設執行者,生活的每個角落都得管起來,那需要多高的社會成本?建立是非觀、規則意識,才是與現代文明接榫的正路啊。
“一個人過,司機不停;一夥人過,司機才停”,“綠燈亮起,除了要急速奔跑,還需要和右轉車輛做鬥爭”、“綠燈時間那麼短,難道靠飛嗎”……闖燈固然不對,但網友的吐槽説明,告別“中國式過馬路”,腳下文明之外,交通燈的人性化設置、機動車對行人的尊重也不可少啊!
城市汽車數量越來越多,結果就是非機動車與行人的路權日益遭到排擠,那麼“中國式過馬路”恐怕某種程度上與“路權不平等”也難脫干系。“中國式過馬路”與數不清的“中國式國情”之間,那真正是“剪不斷,理還亂”。
中國人為什麼喪失了慢的能力?資源緊缺引發爭奪,分配不平衡帶來傾軋,速度帶來煩躁,便利加重煩躁,時代的心態就是再也不願意等。“沒有時間感的中國人變成了最著急最不耐煩的地球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于2011年4月22日通過,現予公佈,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詳細]
想想15年前“罰要依法”在那個節目播出了之後,我們都希望那期節目是我們能拍攝到的最後一次“罰要依法”的反面典型,雖然15年之後我們還是要面對這樣的事情,不過回到15年前那期節目當中,我們再感受一下。[詳細]
山東菏澤鄄城縣人事局一領導酒後駕駛連撞11人,其中一人骨折。事發後,交警與政法部門一直堅稱事故沒有造成人員死亡,網友對此懷疑,直至16日有媒體確切報道此次事故造成兩名孕婦失去胎兒。[詳細]
對酒駕及醉酒駕車行為的控制和治理,單靠法律制約還很不夠,還要靠所有駕車人從珍愛生命的角度予以重視。事實表明,隱藏在種種以身試法背後的,是某些人對生命缺乏敬畏與對他人生命的不尊重;在管理層面,有關法律對此類行為的處罰不力,也一度是這些馬路殺手得以招搖的原因之一。 [詳細]
前一晚如果喝酒的話,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如果仍覺得頭昏腦脹,千萬別開車,最好休息,民警建議,酒後24小時內最好別開車。 [詳細]
車主朋友們注意了!在馬路上發生輕微碰撞事故,請牢記“快撤”的原則,在拍照留證據、確定雙方職責的基礎上,速到最近的快速處理服務點,辦理理賠手續。公安交警部門和保險業共同呼籲廣大駕駛員樹立現代交通文明意識和安全意識,儘快轉變發生輕微交通事故後不立即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而佔道爭論的觀念,依法履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的法定義務。[詳細]
在不少城市,自行車道往往被機動車擠壓成了“一線天”,甚至被無故取消,變成汽車停車位,騎車人既要面臨與汽車洪流“貼身肉搏”、“馬路殺手”頻出等安全風險,也難以擺脫停車設施不足帶來的丟車之憂。機動車的“步步緊逼”,正讓自行車一族陷入“無路可走”的窘迫境地。[詳細]
長江大道的輔道至少寬7米,除保留一股車道供社會車輛通行外,其餘部分將全程設置公交專用道和公交車站。其中,可供公交車雙排停靠的“深港灣”式公交車站將首次出現。這是借鑒港口停靠船舶的模式,將公交站臺以內弧形向人行道內凹,使公交車在進站停靠時,不影響原路上其他車輛的直行,從而減少公交車進出站對社會交通的影響。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