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跑過長長的時間隧道,回到十年前,告訴人們有一天微軟會收購諾基亞,對方一定告訴你,這是次可怕的強強聯合,沒有人會想到這件事情真正發生的時候,看起來更像是一場抱團取暖。
現在,在人們的印象中,諾基亞成了“堅硬”的回憶,微軟代表著“曾經”的經典。它們本是各自領域的巨擘,現在卻都被打入了過去時。
筆者是諾基亞的忠實用戶,即使在蘋果零售店實習時,口袋裏裝著的也是諾基亞。可是一切事情都有個結束,當諾基亞在試探、搖擺中遲遲無法確定下一個能讓用戶和市場普遍接受的下一代操作系統時,發現廣大的程序員們已經放棄了這一代應用的版本更新。
只要有“蟻穴”存在,就不愁拖不垮一個商業巨頭。在筆者看來,蘋果在中國的“蟻穴”,就是它所推崇的産品文化和中國本土消費文化之間,一直存在無法彌合的缺口。
蘋果營銷文化的核心是“建成社區”。這像是一種“養成遊戲”,蘋果要將消費者逐步“培養”成自己的忠實用戶,讓他們參與到蘋果的各項活動中來。如此,當這部分人有了使用需求,並且發現蘋果産品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時,選擇蘋果就成了他們自然而然的選擇。
(把蘋果零售店建成地標,也是“蘋果社區”文化的體現。)
在中國的蘋果專賣店中,銷售額不是衡量一個員工優秀與否的標準。來到蘋果專營店購買iPhone、iPad的人絡繹不絕,只要輪崗到“快速結賬區”專門結算移動端設備,一個員工的銷售額就絕對不會太差。因而,“銷售提成”這種激勵方式,對於蘋果員工而言是不可能有的。在蘋果的價值體系裏,他們更看重隨産品搭售出的服務的銷量,其中包括延長保修、蘋果課程等。這些服務的銷售率都在系統中被統計出來,關係著一個員工的晉陞途徑。
這樣的績效考核方式就是為了通過有價服務,推動蘋果社區化的建設。步步為營的思路雖然好,可是杯水車薪的推廣速度永遠追不上葉公好龍、數量巨大的用戶。這些用戶使用蘋果手機、平板電腦,卻對帶有原生系統的蘋果電腦不感興趣;他們喜歡蘋果産品簡約炫酷的外形,卻不知道如何通過一些軟體進行相關拓展。
筆者在蘋果零售店實習時,曾經接待過一位商業顧客。他將自己的iPhone 3GS更換成了iPhone 4,隨後來向我諮詢怎樣註冊蘋果賬號,這讓我驚訝不已——沒有蘋果賬號是無法獲取軟體應用的,這意味著蘋果手機的大部分功能是與他絕緣的。我協助他將他個人的電子郵箱同蘋果手機自帶的應用實現綁定後,他才發現,原來郵件可以這樣方便地推送。在此之前,他查詢郵件時都是打開瀏覽器上網,從來沒有使用過屏幕上電子郵件的圖標。
在很多中國人心中,蘋果産品依然只是消費品,而不是文化品。外圍用戶不會在乎蘋果在硬體上和交互體驗上做得有多精緻。如果蘋果的多代産品保持了相同的外形,或是同一款外形的手機成了“街機”,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它,絲毫不會考慮蘋果高層苦苦追求的用戶粘性。
在蘋果産品的特性裏,可替代性最高的就是它的外形,如果大部分用戶將外形作為自己消費蘋果産品的一大依據,那麼它從“街機時代”轉入“小眾時代”並不需要太長時間。
(蘋果發佈會邀請函,暗示將發佈具有更多配色的iPhone。)
沒有一家公司會指責使用自己産品的消費者“暴殄天物”,蘋果公司也是如此。因此,一旦研發需求和購買需求出現了衝突,首先要進行調整的必然是生産者自己。9月4日,一向被批評“忽視中國市場”的蘋果公司,終於給中國媒體送來了一份“專屬”發佈會的邀請函。鋪天蓋地的爆料信息顯示,蘋果手機將通過這次發佈會推出低價、多配色型號。
蘋果零售店的一位經理曾表示,蘋果是在生産“普通人用得起的奢侈品”。那麼,低價版面世後,蘋果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摘掉了“奢侈品”帽子的蘋果品牌,應該如何彎下腰來安然淌過中低端機市場的渾水。
今天,我們懷念,每個人的青春裏都有一部諾基亞。明天,我們會不會緬懷蘋果産品?那些年,我們都是果粉,那些年,我們為它賣腎賣血瘋狂過。(央視網記者 劉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