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的外交不是小外交,是大外交,需要繼續堅持理智外交。”
總結2011年的中國外交,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時説,2011年是國際形勢發生十分深刻複雜變化的一年。但中國同各大國關
係穩步發展;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努力維護周邊地區穩定發展大局;大力鞏固與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深入開展多邊外交,全方位推進了我國與各方
的友好合作關係。
正如許多分析人士評論的那樣,中國外交“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策略並未發生變化,依舊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高層出訪依然熱絡,多邊外交、大國外交繼續活躍,取得的成就卓著,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更多的國際承認。
展望2012年,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為各方看重,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在不斷上升。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
是名副其實的全球大選年,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大國紛紛進行大選,大國關係面臨重新洗牌。在這種局面下,如何平衡大國關係,實現互利共贏,對中國外交來説是一個巨
大的挑戰。
對外:平衡大國關係
3月5日,俄總統候選人、總理普京繼2000年、2004年後贏得了第3次大選的勝利。重返克裏姆林宮後,普京將面臨一系列外交
抉擇。3月2日,普京強調俄美關係“重啟”,這不只是“簡單的廣告詞”,而且還有實際成果,如兩國在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和俄羅斯入世方面達成的協議。但普京同時承認
受老觀念和恐懼心理的影響,俄美關係的不穩定性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俄中關係對普京來説相對較好處理,只要保持和發展現有關係模式即可。中國經濟增長不是威脅,而是一個敦促俄羅斯與中
國加緊合作的挑戰。俄國需要一個繁榮和穩定的中國,而中國則需要一個強大和成功的俄羅斯。但同時,普京也稱,這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同中國的一切都不成問題,“仍然存
在這種或者那種波折。……我們將仔細關注中國移民潮”。
中俄關係在中國大國關係中則是最穩定、內容最豐富的關係。2011年,中俄關係提升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
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普京勝選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第一時間發去賀電,中方願與俄方一道,進一步落實好未來10年中俄關係發展規劃及各領域合作共識和協
議。
法國大選4月展開,外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內受歐洲債務危機的牽連,現在的法國經濟已經非常脆弱。失業率高企,
失業人數創下12年來的最高紀錄。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對中國施援抱以很強期待,中法、中歐合作機會增多。無論對於法國經濟還是維繫歐盟,中國都將被期待在促進法國/歐
盟出口、協助歐元區穩定方面更為給力,更多應被視作法國大選年時中國的機會而非壓力。
美國11月也將進行總統大選,現任總統奧巴馬將開展連任競選。2011年胡錦濤主席訪美開啟了兩國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
作夥伴關係,為中美關係提供了一個新起點,但中美關係看起來卻顯得更加微妙。目前美國國債高築、失業率居高不下,無論是現任總統還是其他候選人,都無法回避美國高
國債高失業的問題。對雙方來説,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歸咎於中國,繼續對人民幣升值施壓。
全球大選年時如何處理大國關係,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每逢一些重要國家大選,都
會對國際局勢和國際安全造成一定衝擊和動蕩,形成“選舉綜合症”,有時選民的喧囂和政治人物的胡亂承諾,甚至可能會轉化為國與國之間或國際關係中的特殊緊張或意外
,對此中國要做好準備。
對內:為改革保駕護航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國際上特別是西方一些人指責中國外交強硬,國內一些輿論又説中國外交太軟,外交部部長助理樂玉成
指出,中國外交順應了世界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大勢,不能簡單地用“軟”和“硬”來界定中國外交。中國人講剛柔相濟,鬥爭和妥協是實現外交目標的方式和選
項。
事實上,中國外交另一大作用還在於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楊潔篪外長談及2011年的外交工作時説,把為“十二五”規劃良
好開局服好務作為全年外交工作的主線,全面推進外交工作總體佈局,妥善應對各種國際亂局,積極引導國際體系變革,努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在新加坡學者鄭永年看來,中國外交的“軟”與“硬”,與中國內部轉型有一定的關係:今天的中國外部崛起迅速,內部轉
型艱難;外部崛起常成為今天中國的亢奮點,而內部轉型則每每成為今天中國的疑難症;每當內部轉型艱難時,人們常有意無意地專注于外部崛起的成就或衝突,並由此淡化
了對內部轉型艱難的關注。
鄭永年認為,中國內部維穩容易導致對外的簡單求穩。所謂的和諧世界,也是這種對外求穩心態的某種體現。中國對外的一
味友善求太平,是造成外交在該強硬的問題上軟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中國外交在某些應該緩和的問題上過於強硬。例如,在一些價值觀方面和國際規則方面需要跟國際
接軌之處,中國沒有進行紮實而細緻的工作。
早有媒體指出,中國雖然近年來先後提出“合作共贏”、“建設和諧世界”等主張,但這些理念只是對國際秩序的理想狀態
的描述,沒有説明世界應該基於什麼樣的價值達到合作共贏和和諧的狀態,也沒有提出達至該狀態的路徑,這使這一良好的原則無法更好地體現在外交實踐上。
核心: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去年9月6日,中國政府發佈《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明確界定中國的六大國家核心利益: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
整、國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早在2009年7月,國務委員戴秉國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也曾概括出中國
的三個核心利益:一是維護基本制度和國家安全;二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三是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
去年以來,中國在外交層面為此作出巨大努力。在困擾各方多年的南海主權問題上,闡明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的核心利益是南
海諸島以及周圍水域,大大限制了中國在南海地區核心利益的地理範圍。宣示核心利益,劃出“紅線”,有利於其他國家明晰中國底線,既可以更好地捍衛中國的國家利益,
也可能防止誤判,降低衝突的可能性。
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第17屆會議上,中方提出在一定條件下,中國對2020年後參加有約束力的國際減排機制持
開放立場,這為各國合作成功達成《京都議定書》的延續做出了積極貢獻。在維護中國利益的同時,做出的承諾體現了高度的責任感,是2011年中國顯示它作為負責任大國形
象的標誌性舉措。
今年中國的周邊環境繼續保持向好趨勢,但也出現一些新情況使周邊環境複雜化。南海問題上與越菲的對立不斷加深;2009
年撞船事件後日中關係惡化,幾乎沒任何改善;中國漁民刺殺韓國海警事件使中韓關係變冷;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突然去世……都使中國周邊環境變得不穩定。而非洲蘇丹的分
裂、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的垮臺,也令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有所下降。
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中國首先要協調好對外策略和對外行為中的“軟”“硬”兩方面,要注重內政和外交的平衡。在增進
互信,妥善處理分歧的同時,也要適度展示強硬。正如外交部長助理樂玉成所説,不能説動槍動炮才是硬,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分歧就是軟。就像一個人有溫和的時候也有發怒
的時候,一支軍隊有勇往直前的時候也有迂迴週旋的時候。“該鬥爭的鬥爭,該合作的合作,該週旋的週旋。智慧比拳頭更重要。”
作者:文崢
就像一個人有溫和的時候也有發怒的時候,一支軍隊有勇往直前的時候也有迂迴週旋的時候。“該鬥爭的鬥爭,該合作的合作,該週旋的週旋。智慧比拳頭更重要。[詳細]
中國從不盲目樂觀,而是居安思危,對現實和潛在的“危”,心中是有數的,也是有準備的。如果哪個國家以為中國軟弱可欺,“黃燈”並非不可能變成“紅燈”。勿謂言之不預,到頭來它自己是要倒楣的。[詳細]
總結2011年中國外交,可以概括為外交為民卓有成效、大國外交有聲有色、周邊外交積極有效、妥善應對熱點事件及峰會外交成果豐碩。[詳細]
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各國繁榮發展進程中,所展示出的正是主動融入國際社會開展多邊合作,並敢於承擔責任和願意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國形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