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當今國際社會儘管依舊存在著由於各種因素而引起的形式各樣的矛盾、衝突,甚至是危機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全球性問題的涌現,國際合作越來越多地顯現出多邊合作的發展趨勢。中國,無論是出於自身國家利益還是全球發展利益,都必須更加關注國際多邊合作發展的趨勢,不僅要繼續倡導國際合作,而且更應該以負責任的大國心態和積極的行動參與國際多邊合作。[詳細]
第3期
始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國際社會造成巨大衝擊,致使當前國際政治與經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首先,世界多極化出現了新的趨勢。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和南非等新興國家雖然也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借助於前一時期全球化發展的機遇,國力增強,在國際體系中國家座次排位前移,對國際事務的影響作用日益顯著。
其次,在金融危機中,各國均採用爭取和其他國家的合作以克服危機的政策,因此各種國際多邊合作進一步發展。
第三,國際治理的呼聲進一步高漲。這次金融危機波及的廣泛性表明了在全球化條件下,國際傳導機制的強力擴散性,以至於很少有國家能夠置身於危機之外而獨善其身。
第四,此次金融危機的發生,也加深了人們對當前國際組織和全球合作機制已經落後於全球化發展,不能及時解決一些全球性問題的認識和擔憂。因此,加強和擴大全球合作,健全和規範國際多邊合作,實現國際治理的呼聲日益高漲。
首先,世界多極化發展。多極化一方面促使大國關係發生深刻調整,客觀上制約著霸權主義;也引發了國際權力的分散化和均衡化,這就要求國際社會各行為主體參與議事,通過平等互利合作,共同解決國際事務和全球性問題。
其次,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日益加深。各國紛紛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相應義務的基礎上,開展平等協商、互利合作,建立能保持國際經濟穩定、均衡發展的國際經濟協調和控制機制。
再次,順應維護和平與謀求發展的時代潮流。當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過上穩定安寧的生活,惟有實行平等互利合作,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才能凝聚各國的力量,解決共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
其一,傳統大國、強國為了既得利益,無視其他國家的利益,繼續維護原有的國際機制。力圖憑藉其強大的綜合國力,維護原有的國際金融體系。其二,出於自身國家安全考慮,搞軍備競賽,挑戰國際安全機制。其三,堅持以意識形態劃線的舊觀念,影響國際多邊合作的健康發展。是美國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基於傳統意識形態,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在多方面打壓中國,以達到所謂防範目的。其四,國家之間在某些方面的分歧阻礙了相互之間的利益合作。阿以矛盾影響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地區合作。近來中日圍繞釣魚島主權引發的對抗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兩國之間的合作,甚至還會引發東亞安全危險。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開始認識到和平與發展已經取代戰爭與革命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進而又認識到,國際局勢大為緩和,世界正朝著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方向迅猛發展,國際合作已成為和平與發展時代中的又一重要特徵,國際合作已成為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關於中國對外關係部分中有15處關於國際“合作”的直接論述。可見,倡導國際合作已經成為中國外交戰略的基本理念,積極開展國際多邊合作已經成為中國外交的首選戰略。
就當前而言,和平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國最大的國家利益。為此,中國就必須通過對外交往,構建一個有利於對外開放和發展的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2005年12月,中國政府以發表《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的方式昭告世界: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即國內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現代化,在國際上注重與各國開展互利共贏的多邊合作,構建和諧世界。中國在和平發展進程中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一則為自身國家和平發展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以有利於自身的和平發展,二則與世界各國在政治上和諧相處,經濟上共同發展,文化上取長補短,安全上加深互信,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因此,倡導國際多邊合作,以合作求和平,以合作促發展是中國國家利益的必然選擇。
以往中國在對外關繫上強調“鬥爭”或偏重於“反對”,是與我國當時對世界許多問題的認識有直接關係的。當時中國信奉“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的鬥爭哲學,因而堅定不移地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反帝、反修、打倒一切反動派”的外交鬥爭。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一是摒棄了傳統意識形態對外交事務的束縛與影響,強調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堅持獨立自主,對一切國際問題都根據其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如今中國不僅認識到現存國際體制中存在的問題,而且也認識到現行國際體系的積極作用。因此,主張應該通過各國之間的對話協商,逐步對國際體系加以改革,使之更加公正合理,更加有利於維護和平與促進各國的發展。上述認識的轉變,使中國開始在順應時代潮流和有利於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注重和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
只有具有共同利益才能開展互利合作,只有在合作中的互利共贏,才能持續和擴大國際合作。倡導各國應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通過互利合作維護地區和國際安全。主張通過協商化解矛盾,加強全球安全合作,應對共同安全威脅,打擊恐怖主義,並消除恐怖主義産生的根源。
倡導各國在實現發展進程中努力拓展互利共贏的合作。主張各國應彼此開放而不是相互封閉,應公平競爭而不是損人利己,應優勢互補而不是以鄰為壑,協商並妥善解決各种經濟摩擦,確保各國都能平等參與國際經濟事務。
倡導各國應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基礎上,開展並推進多邊合作。主張各國應在平等對話的前提下,相互學習並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其主旨就是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作主,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各國平等協商,在事關世界和地區和平的重大問題上,應該按照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通過協商談判和平解決,全球性的挑戰要由各國合作應對。二則是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針鋒相對。三則無論從內涵認識和影響上,都要高於和大於以往的反霸戰略思想。中國倡導並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更容易為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有利於使中國和西方國家合作,融入國際社會,更為積極地發揮作為正常世界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四則有利於推動建立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型國際關係。冷戰後,以對抗—力量均勢為主要特徵的國際關係體系,正在向以合作—利益均衡為主要特徵的國際關係體系轉變。
其一,推進和逐步深化與各大國的夥伴合作關係。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以經濟、政治、文化等互動的方式,積極推進和主要大國之間的協作夥伴關係。其中包括建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通過雙方首腦會晤和舉辦“俄羅斯年”和“中國年”活動,進一步提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等實踐。
其二,堅持與鄰為善和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同周邊國家開展多邊合作,營造周邊睦鄰環境。為此,中國在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健康發展;發展同東盟國家的互信、互利合作關係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其三,進一步加強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儘管國際形勢發生了許多新變化,但是中國依舊把發展同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關係作為自身外交的立足點。
其四,積極參與各種國際合作,並在其中逐漸承擔起國際責任。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維護聯合國及其安理會的權威和作用,廣泛開展在反對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武器擴散、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促進各國發展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在其中發揮重要影響。
20世紀80年代,中國就曾提出建立新的國際秩序的設想。進入21世紀後,國際形勢不斷更新,要求變革國際體系的呼聲此起彼伏。中國敏銳地認識到,隨著國際關係民主化的發展和新興大國的崛起,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明顯變化;同時全球化進程中大量新問題涌現,非傳統安全問題突出,非國家行為體的作用和影響也在不斷加大,因此迫切需要逐步變革現有的國際體系,建立相應的國際治理機制。
中國雖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堅持主張與世界各國通過多邊協商的方式,逐步推進國際體系的變革。中國支持聯合國及安理會的改革,積極主張這一改革應該穩妥進行,藉以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進程的發展。中國堅持主張並積極推進以共同參與為基礎,平等公正為準則,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為目標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倡導各國攜手合作,共建和諧世界。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治系主任孫建社>>
[全文]
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各國繁榮發展進程中,所展示出的正是主動融入國際社會開展多邊合作,並敢於承擔責任和願意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