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語出《黃帝內經》。治病,先要找到病因然後對症下藥,看病難這個痼疾亦如此,資源分配不均、醫保水平太低、藥品價格虛高都是導致看病難的根源,而長期以來公立醫院的“以藥補醫”更是強化了百姓對看病難的感受,解決醫療問題,需要先從根源上解決醫療投入的問題,13億人民所關注的醫改正是在做這樣的“治療”。
2009年啟動的新一輪醫改已歷時三年,對於本輪醫改的評價,新華社等媒體大多習慣引用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的研究報告稱“中國醫改朝著正確方向前進”,而市場化媒體的報道則認為“新一輪醫改路徑失當”。那麼,為何會出現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詳細]
醫改是難題,但越是難題,越需要拿出闖關的決心和勇氣。醫改需要在“頂層設計”和“末端處置”上“雙向推進”,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有效配合、公眾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同樣是不可或缺甚至更為重要的力量。[詳細]
公立醫院的改革是非常複雜的,涉及到的系統多、部門多,所以不是出臺一個政策、一個措施馬上就能夠調整到位,馬上就能夠見效的。[詳細]
總結2011年醫改,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範圍繼續擴大,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重大疾病醫療保障病種範圍進一步擴大。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有序進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取得新進展。[詳細]
在醫改的這幾年,這場改革關乎13億民眾的福祉,醫改中大力發展社區醫療,解決了部分居民就醫難問題,醫改的路還很長,看病難,看病貴何時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