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我的祖國給了我生命和智慧,如果我的愛能對祖國有一點點貢獻,我將百死不辭,畢生有幸!”
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上海交大)原創話劇《錢學森》全國巡演期間,劇中的這句臺詞一度在青年學子中成為流行語。
這部由上海交大師生根據新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上海交大1934屆校友錢學森生平事跡創作而成的“熱劇”,帶給無數青年學子心靈的觸動和震撼,而它的幕後製作人正是當時上海交大校園裏一名普通的輔導員汪雨申。
自2001年留校任教,汪雨申在文化育人的道路上一走就是18年。
一部話劇,就是一堂精彩的德育課
2019年5月,汪雨申正在西安參加中國高教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的學術會議。白天的會議結束後,他和學校學生話劇社團的學生遠程連線,指導他們準備《錢學森》的新生季演出。
沒錯,汪雨申不只是個輔導員。學生話劇社團指導老師、校辯論隊總教練、校藝術教育和高水平藝術團負責老師,這些都是他的多重身份標簽。
18年來,他“身兼數職”,忙並快樂著。由他指導的陽光劇社、思辯學社、吉他協會等學生社團,連續多年獲評校五星社團;
他組織排演的《錢學森》自2012年公演以來,在校內以及全國巡演13輪39場,觀眾人數累計超過6萬餘人,該劇還曾在2013年獲得中國校園戲劇節最高榮譽。
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後,汪雨申深感繼續在校園裏打造精品“原創文化”的重要性。
“與其理性地説教,不如感性地示範。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實踐中,什麼是最有效的方法?想必我已經找到答案,一部話劇,就是一堂精彩的德育課!”
關注青年學子,聚焦時代脈搏,潤物細無聲。2018年,他又指導創排了醫學生題材的原創話劇《白衣赤誠》。
全方位育人,學生的事就是“汪sir”的事
汪雨申有一個親切的外號,“汪sir”。在學生心目中,他不僅是一位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更是一位可以隨時分享喜怒哀樂的兄長。
週六保證不休息,週日休息不保證,汪雨申的手機24小時為學生開機。學生半夜生病,他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學生成績下滑,他促膝談心、對症下藥;學生感情受挫,他細心開導、化解心結……
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學生的事,就是“汪sir”的事。
正如一位校友所説,“汪sir像我們的兄長、老師、引路人”。和學生打成一片的汪雨申,也收穫諸多榮譽。
2013年度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上海市輔導員年度人物、上海市育才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上海交通大學“思政之星”、連續三年被提名學校“最受學生歡迎教師”、四次獲評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除了在生活中對學生關愛有加,汪雨申還十分注重全方位育人。
他擔任上海交大青馬黨校主講教師,為學生黨員講授黨課,為港澳臺學生開設關於上海歷史變遷的專題報告,為國務學院學生開設演講與辯論專題課程,還主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社會實踐》《藝術理論與實踐》等多門課程。
汪雨申曾入選教育部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學習的“雙巡”宣講團,作為華東片區組長赴華東五省市進行宣講;參與教育部組織的《教育部關於切實加強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的起草和研討工作;在全國大學生、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作為教育部觀察員全程參與美育實踐工作的評價和總結工作。
他緊緊圍繞著“育人”這個高校的中心任務,從理想信念、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審美素養等方面挖掘學生潛質,努力將學生塑造成一個個堪當大任的“全方位一流人才”。
“請進來,走出去”,向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8年來,汪雨申堅持工作在學生工作第一線,他的學生還包含了2000多名留學生。
汪雨申以宣傳中國文化為指導,一方面開展了“請進來”活動,使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充分接觸,激發他們主動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情,讓他們理解和認同中國所選擇的道路;
另一方面,他開展“走出去”活動,對留學生加以引導,樹立中國文化形象,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縮小文化差異,消弭誤解。
他指導創建了“仁·聞”網絡文化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微信公眾平台中以“語伴”為主要版塊,面向全校學生發佈信息,既解決留學生的語言學習問題,同時為中國同學提供中外交流機會。
汪雨申:我們組織了各種各樣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讓留學生了解中國、喜愛中國,並逐漸成為知華、友華的國際使者,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著中國,他們既會講好中國故事,也會向世界傳遞出中國的聲音。
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來自挪威的留學生歐陽海獲得“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並立志做一名溝通挪威和中國之間的友誼使者;
來自意大利的留學生馬克,不但漢語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還在2018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留學生之星”和“感動校園人物”榮譽稱號,他立志為意大利和中國的世代友好交流付出自己的努力。
身體力行,體悟習總書記的語言力量
語言的力量,不遜於千軍萬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風格清新質樸、內涵深刻,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真心話、大實話,句句深入人心。
2014年12月,《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一書出版,汪雨申正是本書的作者之一,獨立負責“俗文俚語”篇的撰寫。
汪雨申在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同時,從語言文化的角度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讀得進、記得住、用得上的讀本:“這本書力求通過展現習總書記的語言風格,凸顯習總書記的語言力量,讓讀者能夠增強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當代中國和未來的發展。”
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偉大號召。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
18年來,汪雨申始終
站在教書育人工作第一線
致力於成為一名開墾交大校園文化、
播種交大精神文化、
培育交大原創文化的實踐者和開拓者
他用自己的青春歲月
在交大校園裏傳播人文特質文化
譜寫出育人築夢的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