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黎遠康:55年的跨國尋母之路

央視客戶端原創來源:央視網 2017年06月12日 01:1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河南洛陽,中信重工家屬區,黎遠康的家就在這棟樓的三層,他在這裡住了將近四年,一起生活的,還有老伴和一雙兒女。而在遠隔千里之外的哈薩克斯坦,他還有一個家,那裏住著他的母親瓦蓮金娜和姐姐黎遠禮。

  2009年,分別55年後,黎遠康終於和家人重逢。2013年,習近平主席第一次出訪哈薩克斯坦,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把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講給了所有人。

  記者:有母親的照片嗎?

  黎遠康:有一些,、這個是我父親,還年輕的時候,這是我母親年輕的時候。這張照片就是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的,我尋親的時候,唯一的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拍攝于1954年的東北。當時母親瓦蓮金娜帶著5歲的黎遠康和7歲的姐姐黎遠禮在吉林長春的一所學校教書,而父親黎懷鈺則在瀋陽礦山機械廠工作。在黎遠康的記憶裏,父親工作特別忙,也沒有節假日,只有春節的時候才可以見到他。

  1955年春天,蘇聯啟動撤僑計劃,居住在中國的11萬僑民需要撤回蘇聯,這其中就包括黎遠康的母親瓦蓮金娜。瓦蓮金娜動員丈夫跟她一起返回蘇聯。可是,由於黎遠康父親的親人在四川老家,他特別孝順,不願意前往蘇聯,無奈之下,兩人只好選擇分手。

  黎遠康:這個事我現在記憶猶新。我母親的意思是孩子要都帶走,我父親不同意。當時他們協商,叫孩子們自己選擇吧。我們那時候那麼小,也不知道這個選擇含義是什麼,我當時就説我跟我父親,我姐姐説跟我母親。

  1955年的夏天,母親瓦蓮金娜背著丈夫,帶著兩個孩子登上了從瀋陽經滿洲裏至蘇聯的火車。

  記者:當時你不是選擇和父親在一起嗎?

  黎遠康:作為我母親來講,她心里舍不得,等我父親下午回來一看人去樓空,馬上和相關單位聯絡。當時火車還沒到滿洲裏的時候,車站上的工作人員就在那裏等待,車一到以後,就講哪一個車廂,誰誰誰你們下來,就是我母親,我姐姐,就下來了,隨後我父親趕到滿洲裏。

  黎遠康的爸爸趕到,一家四口相對無言,默默流淚。最終仍是分別,站臺上,爸爸牽著黎遠康的手回瀋陽,媽媽牽著姐姐的手回蘇聯。

  黎遠康:我説姐姐你不要哭,媽媽你不要哭,我過一個禮拜就來找你們。沒有想到她們一走就是55年,這個是想不到的。

  1956年秋,作為“一五”期間156個重點項目之一,由蘇聯援建的洛陽礦山機器廠破土動工。父親黎懷鈺要到此工作,黎遠康也跟爸爸來到了洛陽。由於洛陽沒有親人幫著照看,爸爸就經常把黎遠康帶到廠裏。

  記者:別的孩子也和你一樣嗎?

  黎遠康:沒有,就我一個人。

  記者:為什麼?

  黎遠康:我父親上班以後,我一個人還沒上學,非常孤單。

  記者:等於説在那個階段裏面,你和別的孩子是不一樣的童年?

  黎遠康:一般的孩子是沒有的,我也不希望他們有。

  自從滿洲裏一別,父親母親因為通訊不暢就再也沒有聯絡上過,孤單的黎遠康始終思念著自己的母親。雖然他到了上學的年齡,有了新的小夥伴,但這樣的生活,遠遠無法沖淡他對母親的思念。

  黎遠康:小的時候,有時候受了委屈,很自然想到了,如果有母親在,可能對自己各方面會關照得週到一點,會週全一點,可以感到更溫暖一點。

  記者:但是現實中又感受不到的話,你怎麼來調整呢?

  黎遠康:也就是父親下班的時候,跟父親有時候聊聊這方面的事情。

  記者:但很多的時候,可能父親很難代替母親的位置?

  黎遠康:是的,夜深人靜的時候,有時候會把母親的相片拿出來看一看。

  記者:跟母親説什麼嗎?

  黎遠康:小學我上了五年就開始上初中了,我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因為當時在學校裏頭,這樣跳級的事很少。

  從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中蘇關係處在對抗和僵持階段,並逐漸惡化。1960年,蘇聯撕毀全部經濟技術合作的協議,撤回了所有專家,中蘇邊境甚至發生武裝衝突。在這樣的背景下,父親黎懷鈺感覺與妻子相見無望,再婚了。

  1968年,高中畢業的黎遠康進入洛陽礦山機器廠當了一名工人。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黎遠康決定尋找母親和姐姐,可是當時中蘇兩國的關係讓尋親行動舉步維艱,黎遠康甚至把尋找比作地下工作。

  黎遠康:因為當時社會上原來的那種偏見可能沒有完全消除。

  記者:什麼偏見?

  黎遠康:認為你與國外有關係,當時在社會上誰家也不願意提起來。兩國間的關係還沒轉暖的時候。

  記者:家人會不會感覺到有點兒異常,你老出去,老去做一些他們感覺到很神秘的事?

  黎遠康:都不是刻意做的,都是在工作當中穿插進去的,在工作之餘做的事情。

  記者:但是這麼去找,其實希望很渺茫?

  黎遠康:是的,儘管渺茫,我從來沒有放棄過。

  記者:是什麼在支撐你,就是親情和思念嗎?

  黎遠康:我就是想,母親年事已高,我不知道她還在不在人世,但姐姐肯定在,所以一直還在找,還在繼續在找。

  1972年,黎遠康結婚,第二年有了孩子。抱著自己的孩子,黎遠康時常掉淚,如果母親能看見自己的孫子該多好。1982年,黎遠康的父親患上淋巴瘤,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黎遠康意識到,如果找不到母親和姐姐,那將是兩代人的遺憾。然而,直到父親離開人世的那一天,這對跨國夫妻,都未能重逢。

  記者:你父親生前知道你在做這些事嗎?

  黎遠康:父親後來病重的時候,我曾經跟他説過,如果有機會要去找我的母親和我的姐姐,我父親就點頭同意。我想,這個事情在我父親心裏也是一個陰影。在他身體正常的情況下,我從來沒提過這事,只是後來感到父親,不可能生活很久的時候,我就和他提出這個問題,我父親贊成了。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蘇關係開始恢復正常化,這給黎遠康帶來了新的希望,尋親行動也從地下轉為公開。然而,1991年,蘇聯解體,15個國家中,媽媽到底在哪?黎遠康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再一次面臨熄滅。

  記者:希望就更渺茫了。

  黎遠康:渺茫,到底是在哪個加盟共和國?去找資料,瀋陽市公安局外管科,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他們那些資料也都沒有了。

  雖然內心將找到母親的可能性推到了下一代,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黎遠康的尋找母親的心情愈發迫切。他越來越多地利用國內的公安部門、駐俄羅斯使領館、紅十字會等渠道尋找母親和姐姐,在中俄關係穩步發展的背景下,相關部門也更多地介入到這場跨國尋親的行動中。

  者:那時候找母親和姐姐有什麼線索嗎?

  黎遠康:線索就只有這張照片。

  記者:還有嗎?

  黎遠康:我知道我母親的俄語名字,瓦蓮金娜。

  記者:姐姐呢?

  黎遠康:阿拉,中文名字叫黎遠禮。這些就是所有的線索。

  2007年冬天,黎遠康通過一個朋友把尋親的資料發給了俄羅斯國家電視臺,當時俄羅斯國家電視臺有一個中文名字《等著我》的尋親欄目,專門幫助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的人尋找失散在異國的親人。2009年,欄目組的工作人員偶然發現,黎遠康的尋親資料竟與欄目組保存的一份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尋親資料高度契合。原來,就在黎遠康尋找母親的同時,媽媽也一直在尋找孩子,跨國尋親出現轉機。

  2009年9月,中央電視臺俄語國際頻道開播,該頻道《悠悠歲月》尋親欄目每週和俄羅斯國家電視臺的《等著我》欄目聯合進行跨境視頻連線直播。黎遠康一家人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兩個欄目組,他們決定將尋親故事搬上屏幕。穩妥起見,工作人員並沒有將相關信息透露給黎遠康和他的媽媽。

  記者:當時怎麼通知你的?

  黎遠康:2009年的12月初,中央電視臺給我打電話,後來就是在12月20日左右,他們通知我説,你要到莫斯科去一趟,但是去幹什麼不知道。

  記者:你那時候有預感嗎?

  黎遠康:有預感。我只是想,我姐姐肯定找到了,這是我的預感。

  記者:為什麼沒有想到媽媽?

  黎遠康:年事已高,我不知道她是不是還在人間,我希望她在。

  2009年12月27日,黎遠康在中央電視臺的安排下來到了莫斯科,參與節目的製作,而黎遠康的兒子黎明在北京的中央電視臺的演播廳,同時參與了節目錄製。

  記者:她那時候還不知道你就在隔壁,離她不太遠的地方?

  黎遠康:不知道,她沒想到我能到莫斯科去,老太太很驚愕,看鏡頭上,但是過後又非常欣喜,這個時間主持人就講了,黎遠康,出來吧。

  黎遠康:這是你媽媽,我當時腦子裏頭一片空白,到我母親跟前,我就撲通一聲跪倒了。

  記者:母親的樣子和你夢中一直想的一樣嗎?

  黎遠康:我的記憶只停留在原來分別的時間,畢竟歲月使得她的臉上已經有了很多溝壑,不可能認得出來了,就像我一樣。

  記者:分離的時候6歲,現在60多歲。

  黎遠康:對,我當時是61歲,剛退休一年。

  記者:那個時候會覺得一切似乎又是好像像夢一樣,是吧?

  黎遠康:是,感到天也晴了,太陽也出來了,感到特別光明,那麼多年尋親所經歷過的艱苦,一掃而空,有答案了。

  黎遠康後來才知道,節目開播前,自己所待的房間與媽媽所在的演播廳只有不到50米的距離。而這50米,他和母親卻走了55年。當年,母親瓦蓮金娜和姐姐返回蘇聯後,回到故鄉哈薩克斯坦卡拉幹達市生活,後到阿拉木圖市定居。母親和姐姐一直想與中國親人聯絡,但由於蘇聯政府的諸多限制,再加上後來中蘇關係破裂,親人之間再無法聯絡。母親一直沒有再婚,姐姐黎遠禮取得博士學位後,在哈薩克斯坦一家科研部門工作。

  2009年12月31日,黎遠康來到媽媽與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圖。在阿拉木圖,年過六旬的黎遠康成了大家的寶貝,一家人沉浸在重聚的幸福之中。

  黎遠康:這個是我後來到了阿拉木圖以後在母親家裏的照片。

  記者:這個小女孩是?

  黎遠康:是我母親的重外孫女。

  記者:四代人了。

  黎遠康:對。

  記者:老太太身體還挺好的。

  黎遠康:身體還好。

  記者:後來母親來過河南嗎?

  黎遠康:母親是後來到9月份,到洛陽來過,小住了一段,就安排他們去海南旅游去了。這個照片是在洛陽龍門拍的。

  記者在黎遠康的家記錄下了他們通過網絡視頻聊天的過程。

  記者:能聽得懂我説話嗎?聽得見嗎?

  黎遠康:她懂一點兒。

  記者:怎麼樣現在身體還好嗎?

  黎遠康母親:可以。

   記者:我看您身體氣色挺好的,現在每天會和孩子視頻通話嗎?想的時候就通話是嗎?

  黎遠康母親:對。

  記者:將來還會來洛陽旅遊嗎,來河南?

  黎遠康母親:請我去我就可以去。

  黎遠康:媽媽,在多麗家的時候您一直在問我,這是不是夢,這是不是夢。你還記得嗎?

  黎遠康母親:過了55年,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有天意的幫忙。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