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四川總隊南充支隊著力提陞官兵日常教育學習質效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 2024年12月19日 09:12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 2024年12月19日 09:12
原標題:武警四川總隊南充支隊著力提陞官兵日常教育學習質效
正在加載

  武警四川總隊南充支隊著力提陞官兵日常教育學習質效——

  “三個半小時”煥發新活力

  ■易小筱  解放軍報記者  邵博康

  某中隊戰士在討論共享群推薦的文章內容。周迪夷 攝

  先進戰機翱翔雲霄、無人裝備依次列陣、陸戰隊員從天而降……一天傍晚,武警四川總隊南充支隊蓬安中隊組織觀看新聞,其中有關“珠海航展”的視頻內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新裝備列裝體現了科技強軍取得的重要成果,但在戰場上,決定新裝備作用發揮的主要還是人……”觀看結束後,上等兵蔣耀紳主動登臺,對新聞內容進行講評,並延伸闡述了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引發戰友共鳴。

  “講得好!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視頻中陸戰隊員的人員編組和戰術動作,與我們有關訓練內容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處?”講評完畢,中隊李指導員進行發問,不少官兵立即舉手,結合不同任務屬性和實際訓練情況發表看法。

  “現在,有些年輕官兵對每天聽新聞廣播、讀報、看電視新聞各半小時的‘三個半小時’活動不太感興趣,你們卻能開展得有聲有色,有啥秘訣?”記者有些好奇。

  “一方面,要抓住‘活新聞’,引發大家的共鳴和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觀看後要注意教育引導,讓大家不僅看到表象,還能看出‘門道’,學有所獲,從而提高參與的積極性。”一旁的支隊宣保股張股長告訴記者,這對組織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聞是“熱”的,討論是“活”的,組織者要做到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必須具備快速思考、適時引導、系統總結等能力。

  效果並非一蹴而就。張股長坦言,此前,確實有官兵對“三個半小時”活動參與興趣不高。

  一次,支隊領導到某中隊調研,當時正值觀看新聞時間,官兵雖坐在屏幕前,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個別戰士無精打采、精力分散,觀看後的點評發言多是“口號”“套話”,缺乏思考,與新聞內容關聯度不高,反響也平平。

  對此,一名活動組織者解釋,他們此前也了解過官兵的想法,有戰士反映:廣播內容與現實生活關聯不大,體會不深;報紙種類雖多,但時間精力有限,不知該選哪些重點內容;電視新聞內容不如網上消息有吸引力,看時走馬觀花、看後印象不深……

  “抓‘規定動作’落實要緊貼實際,忽視了官兵感受,活動難免成為‘花架子’‘走過場’。”支隊一名領導説,“三個半小時”作為部隊一項老傳統,曾是官兵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為部隊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網絡媒介的興起,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功能作用下降,年輕官兵開始習慣於手機閱讀、網絡交流。著眼這種情況,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方式方法,讓老傳統煥發新活力,繼續釋放鑄魂育人能量。

  經過調研,支隊黨委研究感到,可以對“三個半小時”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拓展,使之成為提高官兵自主學習能力的平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靈活補充。

  針對“形式過於死板、時間較為零碎、內容不夠系統”等矛盾問題,他們從新時代官兵思維模式與認知特點入手,提出“廣播收聽身邊事、報紙閱讀有側重、新聞點評抓深入”的活動原則,即:軍營廣播增設好人好事、生活貼士、點歌祝福等欄目;讀書看報以班排或“三互”小組為單位,增添幹部圈報、討論分享、網絡閱報等環節,每天著重學習其中一篇;觀看新聞後,鼓勵官兵走上講臺談體會、話使命,緊貼時政熱點開展隨機教育……以此引導官兵帶著問題閱讀、帶著觀點思考、帶著措施探索,利用有限時間提升自我教育質效。

  “大隊機關公勤人員多、任務雜、人員難集中,何不利用網絡這一便捷資源開展讀報活動?”受實施辦法啟發,某大隊何教導員在多方討教和精心準備後,依託學習強軍APP中的共享群功能,精心挑選符合大隊任務、官兵業務的文章視頻作為讀報內容。

  “報紙刊發的‘破解機關公勤人員管理難題’相關報道説出了我們的心聲,其中的方法中隊可以嘗試”“這篇文章説的很對,我們不怕熬夜加班,就怕付出辛勞卻得不到領導和戰友的理解認可”……一些與基層關聯緊密的內容一經上線,官兵紛紛點讚轉發。

  “緊貼官兵實際、聚焦官兵喜好、回應官兵關切,活動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記者採訪時,不少基層政治幹部表示,如今“三個半小時”活動越來越接地氣,官兵參與交流心得體會的多了,目光和胸懷更加高遠寬廣,在日常教育授課中的討論熱情也更加高漲。

編輯:黃佐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武警四川總隊南充支隊著力提陞官兵日常教育學習質效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